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市场为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生态衍变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1-10-28 23:4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对黄梅戏的产业化开发是非遗资源市场化运用的较早尝试,它具有除市场外其他介入元素较少和市场发展形态较为成熟等特点,是研究文化市场和非遗产业生态关联的极佳范本。"市场"对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内外部生态及互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其繁荣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顺应市场与媒介变化;遵循市场规律能有效激活非遗文化产业的内外部生态系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加深市场介入程度。 

【文章来源】:丽水学院学报. 2020,42(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因时而生:市场与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外部生态
    1. 戏剧的内部生态与外部生态
    2. 市场选择的香港黄梅调电影
二、市场为王:市场作用下的黄梅调电影内部生态变更
    1. 组建创作团队,探索不同的黄梅调表达方式
    2. 推行明星制,推广企业文化
    3. 通约的作品形貌
    4. 面向国际的全球化策略
三、再议市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启示与反思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顺应市场与媒介变化
    2. 融入市场能有效激活非遗文化产业的内外部生态系统
    3.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加深市场介入程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改革开放与戏曲的再出发[J]. 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1)
[2]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文化经济学阐释[J]. 黄永林.  文化遗产. 2018(01)
[3]新中国“戏改”与名角的消亡[J]. 张艳梅.  文艺研究. 2012(04)
[4]黄梅戏改革路在何方[J]. 吴春平.  文艺争鸣. 2009(01)



本文编号:3463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63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