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院线纪录片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5:17
台湾电影产业自199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电影的产量锐减,在影院放映方面电影市场几乎由好莱坞电影所占领,本土影片上映不易且观众流失严重。而纪录片则从困境中突围,成为台湾电影中一个独特的存在,相较于跌宕起伏的商业电影市场,台湾纪录片的稳定产出曾在年产量最萧条的年份拯救了台湾电影人。如今,纪录片已成为电影院里的一种重要影片类型。本文主要从蔚为风潮的院线纪录片文化现象入手,通过研究台湾院线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探索院线纪录片发展带来的革新与面临的困境。台湾纪录片的蓬勃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纵观台湾纪录片的发展,随着技术手段越来越普及化、政治从高压到解严,纪录片的功能也从强化意识形态到反对主流媒体,再到关注弱势群体。由于纪录片前辈的辛勤耕耘和台湾逐渐成型的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使台湾社会对纪录片产业发展格外的重视。1997年台湾第一部院线纪录片上映,开启了纪录片的院线之路。而2004年《生命》,通过成功的商业营销策略院线纪录片才真正走入人们的眼中,也让台湾看到纪录片的市场潜力。直到2013年的《看见台湾》的票房奇迹更是为台湾院线纪录片的发展打上一剂强心针。在这个过程中,纪录片与商业合作,使...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纪录片在台湾:从边缘到主流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早期政治宣传片及电视新闻片
二、1980年代后台湾新纪录片
第二节 资金来源
一、公营机构
二、民间私人单位
第三节 制作·发行·放映
一、制作
二、发行
三、放映
第二章 台湾纪录片的院线之路
第一节 尝试期:1997—2003年
一、解严后台湾社会文化环境
二、《穿过婆家村》及《美丽少年》:院线的初探
第二节 发展期:2004—2012年
一、《生命》与《全景映像季》:纪录片营销的成功
二、多种营销模式的探索
第三节 繁荣期:2013—2016年
一、《看见台湾》的成功:从制作到营销
二、杨力州独特的院线模式
第三章 台湾院线纪录片得与失
第一节 台湾院线纪录片的革新
一、产制环境的改善
二、美学与叙事的创新
三、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第二节 台湾院线纪录片的困境
一、产业化发展不足
二、内容去政治化倾向
三、纪录伦理问题凸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看见美丽 看见哀愁:《看见台湾》[J]. 王亚维,赖郁臻. 南方电视学刊. 2017(01)
[2]回看台湾纪录片20年:从街头到院线的沿途风景[J]. 谢以萱. 电影艺术. 2016(03)
[3]以真诚高举边缘人的历史——杨力州导演采访[J]. 杨力州,孙红云,邱丽.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5(06)
[4]台湾纪录片的美好时光——台湾纪录片导演杨力州、齐柏林访谈[J]. 杨力州,齐柏林,童道,邓沛. 电影艺术. 2015(05)
[5]看见台湾——飞出来的纪录片[J]. 王小峰. 天天爱学习. 2015(03)
[6]真实幻影的多重面貌——当代台湾纪录片的影像观察[J]. 胡延凯. 当代电影. 2012(06)
[7]“纪录观点”与台湾当代纪录片创作[J]. 陈家洋. 中国电视(纪录). 2012(02)
[8]论吴乙峰与台湾全景映像工作室的纪录片创作[J]. 罗祎英.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2)
[9]而今迈步从头越——关于纪录片院线发行的思考[J]. 谭天,杨俊君. 中国电视(纪录). 2010(07)
[10]台湾纪录片的成长与现状[J]. 谭天,林思洁. 中国电视. 2007(03)
硕士论文
[1]台湾纪录片的发展状况研究[D]. 易晖.华南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490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纪录片在台湾:从边缘到主流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早期政治宣传片及电视新闻片
二、1980年代后台湾新纪录片
第二节 资金来源
一、公营机构
二、民间私人单位
第三节 制作·发行·放映
一、制作
二、发行
三、放映
第二章 台湾纪录片的院线之路
第一节 尝试期:1997—2003年
一、解严后台湾社会文化环境
二、《穿过婆家村》及《美丽少年》:院线的初探
第二节 发展期:2004—2012年
一、《生命》与《全景映像季》:纪录片营销的成功
二、多种营销模式的探索
第三节 繁荣期:2013—2016年
一、《看见台湾》的成功:从制作到营销
二、杨力州独特的院线模式
第三章 台湾院线纪录片得与失
第一节 台湾院线纪录片的革新
一、产制环境的改善
二、美学与叙事的创新
三、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第二节 台湾院线纪录片的困境
一、产业化发展不足
二、内容去政治化倾向
三、纪录伦理问题凸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看见美丽 看见哀愁:《看见台湾》[J]. 王亚维,赖郁臻. 南方电视学刊. 2017(01)
[2]回看台湾纪录片20年:从街头到院线的沿途风景[J]. 谢以萱. 电影艺术. 2016(03)
[3]以真诚高举边缘人的历史——杨力州导演采访[J]. 杨力州,孙红云,邱丽.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5(06)
[4]台湾纪录片的美好时光——台湾纪录片导演杨力州、齐柏林访谈[J]. 杨力州,齐柏林,童道,邓沛. 电影艺术. 2015(05)
[5]看见台湾——飞出来的纪录片[J]. 王小峰. 天天爱学习. 2015(03)
[6]真实幻影的多重面貌——当代台湾纪录片的影像观察[J]. 胡延凯. 当代电影. 2012(06)
[7]“纪录观点”与台湾当代纪录片创作[J]. 陈家洋. 中国电视(纪录). 2012(02)
[8]论吴乙峰与台湾全景映像工作室的纪录片创作[J]. 罗祎英.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2)
[9]而今迈步从头越——关于纪录片院线发行的思考[J]. 谭天,杨俊君. 中国电视(纪录). 2010(07)
[10]台湾纪录片的成长与现状[J]. 谭天,林思洁. 中国电视. 2007(03)
硕士论文
[1]台湾纪录片的发展状况研究[D]. 易晖.华南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4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6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