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00:24
和谐的代际关系是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凝聚力逐渐减弱,家本位文化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碰撞,使得家庭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代际冲突成为代际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家庭题材电影作为反映社会现实和传播文化的艺术类型之一,既可以通过影像反映客观现实,又可以以其传播性引起受众对代际关系的思考和审视,推动代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的研究,归纳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类型,描述其代际特征,并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本文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界定了家庭题材电影和代际关系的相关概念。家庭题材电影是指在历史和现实、城市和农村两种叙事时空中,围绕亲子关系及其衍生出来的隔代关系和婆媳关系而展开叙述,以表现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表达一定价值取向、文化传承的电影。代际关系即上代与下代之间在法律的范围内,通过责任与义务的践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家庭资源的互惠与共享,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联系。第二部分是新世纪以来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呈现。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主要包括代际冲突和代际和谐。本文借助社会学对代际...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关于“家庭题材电影”与“代际关系”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呈现
第一节 影像中的代际冲突
第二节 影像中的代际和谐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特点
第一节 复杂性与多元化并存的代际关系
第二节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化处理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代际关系背后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文化的稳定性:儒家文化传统的延续和裂变
第二节 文化的变异性:青年亚文化的展露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久天长》:时代洪流中人物命运之立体透视[J]. 苏岩. 电影评介. 2019(09)
[2]浅析饮食在侯孝贤电影中传达的家庭伦理观念[J]. 张芮齐. 大众文艺. 2018(13)
[3]伦理危机与代际关系的未来——以电影《喜盈门》为中心的思考[J]. 杨位俭. 东岳论丛. 2017(07)
[4]代际关系与作为“标志性事件”的电影[J]. 孙承健. 电影艺术. 2016(04)
[5]新世纪以来青春电影的父子伦理[J]. 张文博,袁智忠.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3)
[6]中国家庭伦理片的类型意识探析[J]. 陈雷,程宣霖. 电影文学. 2014(02)
[7]伦理片的中西文化比较——由李安的伦理电影看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J]. 李扬. 电影评介. 2013(04)
[8]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的生成机制及特点[J]. 华亮. 长春大学学报. 2012(11)
[9]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理论和经验分析——以北方农村为基础[J]. 王跃生.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4)
[10]新中国60年电影中“家庭空间”的呈现[J]. 储双月. 当代电影. 2010(01)
博士论文
[1]中国西部电影中的民族精神研究[D]. 文源.西北大学 2014
[2]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 郭俊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 尹晓丽.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亚文化资本视野下的青年“丧文化”研究[D]. 张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9
[2]符号学视角下的新时期家庭伦理片探析[D]. 汪文庭.南昌大学 2016
[3]交换主义视域下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重构[D]. 张飞达.华东理工大学 2015
[4]新时期以来老年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问题研究[D]. 马晶.山东大学 2015
[5]我国家庭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特点和文化蕴含研究[D]. 董玢.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当代中国城市婆媳关系的伦理思考[D]. 李乐红.江西师范大学 2009
[7]启承与变革——论新时期以来大陆伦理片的发展与演变[D]. 周晓岚.复旦大学 2009
[8]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合奏[D]. 韩云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9]逃避者的命运[D]. 朱莹.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69155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关于“家庭题材电影”与“代际关系”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呈现
第一节 影像中的代际冲突
第二节 影像中的代际和谐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特点
第一节 复杂性与多元化并存的代际关系
第二节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化处理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代际关系背后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文化的稳定性:儒家文化传统的延续和裂变
第二节 文化的变异性:青年亚文化的展露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久天长》:时代洪流中人物命运之立体透视[J]. 苏岩. 电影评介. 2019(09)
[2]浅析饮食在侯孝贤电影中传达的家庭伦理观念[J]. 张芮齐. 大众文艺. 2018(13)
[3]伦理危机与代际关系的未来——以电影《喜盈门》为中心的思考[J]. 杨位俭. 东岳论丛. 2017(07)
[4]代际关系与作为“标志性事件”的电影[J]. 孙承健. 电影艺术. 2016(04)
[5]新世纪以来青春电影的父子伦理[J]. 张文博,袁智忠.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3)
[6]中国家庭伦理片的类型意识探析[J]. 陈雷,程宣霖. 电影文学. 2014(02)
[7]伦理片的中西文化比较——由李安的伦理电影看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J]. 李扬. 电影评介. 2013(04)
[8]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的生成机制及特点[J]. 华亮. 长春大学学报. 2012(11)
[9]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理论和经验分析——以北方农村为基础[J]. 王跃生.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4)
[10]新中国60年电影中“家庭空间”的呈现[J]. 储双月. 当代电影. 2010(01)
博士论文
[1]中国西部电影中的民族精神研究[D]. 文源.西北大学 2014
[2]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 郭俊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 尹晓丽.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亚文化资本视野下的青年“丧文化”研究[D]. 张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9
[2]符号学视角下的新时期家庭伦理片探析[D]. 汪文庭.南昌大学 2016
[3]交换主义视域下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重构[D]. 张飞达.华东理工大学 2015
[4]新时期以来老年题材电影中的代际关系问题研究[D]. 马晶.山东大学 2015
[5]我国家庭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特点和文化蕴含研究[D]. 董玢.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当代中国城市婆媳关系的伦理思考[D]. 李乐红.江西师范大学 2009
[7]启承与变革——论新时期以来大陆伦理片的发展与演变[D]. 周晓岚.复旦大学 2009
[8]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合奏[D]. 韩云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9]逃避者的命运[D]. 朱莹.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69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6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