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电影《婼玛的十七岁》民俗情境的人类学释读

发布时间:2021-11-10 20:09
  电影《婼玛的十七岁》呈现出了十分丰富的哈尼族民俗情境,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已深刻融入到了哈尼族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人类学的视域对其进行阐释和解读对于再现层累的集体文化记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梯田景观不仅是哈尼族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更是哈尼人引以为豪的生存环境,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哈尼婚俗和"开秧门"仪式是哈尼族民俗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彰显出该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状态。影片中的招魂仪式流露出哈尼族"万物有魂"的原始宗教观念,灵、魂、体三者通过仪式被巧妙结合,十分和谐感人。 

【文章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2020,39(04)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梯田景观的生态人类学释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哈尼婚俗与“开秧门”仪式的文化人类学释读———人与人和谐交往
三、招魂仪式的宗教哲学人类学释读———人与灵和谐联系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黔中背牌苗丧葬祭祀仪式灵魂观研究[J]. 蔡威.  怀化学院学报. 2018(12)
[2]少数民族语境中电影音乐艺术的双重属性[J]. 周荟.  怀化学院学报. 2018(04)
[3]电影色彩的“造型”与“造境”[J]. 徐刚.  电影文学. 2013(22)
[4]中华文化会通的历史实践与现代思考——以《吕氏春秋》为例[J]. 曾文芳.  华夏文化. 2013(01)
[5]仪式、象征与宗教艺术遗产——红河哈尼族叫魂仪式的人类学考察[J]. 徐义强.  民族艺术研究. 2012(05)
[6]生态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J]. 任国英.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4(05)
[7]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J]. 毛佑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8]哈尼族叫魂习俗[J]. 朱文旭,白居舟.  民俗研究. 2000(03)
[9]哈尼族的南迁与稻作农耕文化[J]. 毛佑全.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10]哈尼族奕车人婚姻、家庭形态透视[J]. 毛佑全.  民族艺术研究. 1998(01)



本文编号:3487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87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