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二孩来了》的创作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0 10:50
纪录片《二孩来了》是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的背景下,借助影像的表达真实展现二孩家庭的生活。本片的记录对象为两个二孩家庭,采用多主体第一人称口述的叙事方式,辅以声画同步的拍摄方法,从两个二孩家庭因为二孩的到来之后,家里家外发生各种变化入手,以小见大的反映出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部分对毕业作品《二孩来了》的创作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一部分笔者从人物的选择与形象塑造两方面分析毕业作品的主要人物;第二部分笔者通过运用多主体第一人称叙事与重组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对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并从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理念两方面入手,解析纪录片的叙事理念;第三部分则从声音与画面语言入手,介绍了如何更好的丰满人物形象与表达人物情感。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纪录片《二孩来了》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
1.1 人物形象的选择
1.2 人物形象的塑造
2 纪录片《二孩来了》叙事结构及理念分析
2.1 叙事结构分析
2.1.1 多主体第一人称叙事
2.1.2 重组式叙事
2.2 叙事理念分析
2.2.1 “直接电影”理念不介入的旁观者
2.2.2 “真实电影”理念下的介入式拍摄
2.2.3 “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融合
3 纪录片《二孩来了》视听语言设计
3.1 声音语言的真实再现
3.1.1 旁观式同期声——人物直观表述
3.1.2 人物同期声——具象的人物形象
3.1.3 音乐强化情感表达
3.2 画面语言的直观表达
3.2.1 镜头的形式——固定中的变化
3.2.2 平视的角度——本真的状态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品简介
附录二 、编导阐述
附录三 、纪录片《二孩来了》完成稿本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J]. 张民锋.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8)
[2]浅议纪录片前期拍摄的技术性与真实性[J]. 马亮. 新西部. 2018(29)
[3]电影拍摄手法如何应用到纪录片拍摄中[J]. 邓顺才. 传播力研究. 2018(26)
[4]创作理念与实现方法——“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比较研究[J]. 彭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05)
[5]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的叙事策略研究[J]. 宋丹凤. 新闻战线. 2018(16)
[6]纪录片拍摄的原则与手法[J]. 赵天杰. 大众文艺. 2018(15)
[7]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分析[J]. 固铁庆. 传播力研究. 2018(22)
[8]纪录片新方法: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J]. 邵雯艳,倪祥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3)
[9]浅析纪录片的叙事特征[J]. 王欢.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1)
[10]人文社会纪录片的叙事空间探析[J]. 张肖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5)
硕士论文
[1]纪录片中视觉表达艺术研究[D]. 张静姣.西北大学 2019
[2]人文社会纪录片叙事结构研究[D]. 庄秀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9
[3]第一人称叙事在人文社会纪录片中的运用[D]. 葛晓卉.重庆师范大学 2019
[4]纪录片中的主体介入[D]. 徐玮.河北大学 2019
[5]个人作品观察性纪录片《送给“来自星星的孩子”》的观察方式的研究[D]. 谢欣榕.陕西师范大学 2019
[6]人文社会记录片的叙事研究[D]. 马文文.聊城大学 2018
[7]动练一身正气,静观百态人生[D]. 朱佩佩.辽宁大学 2018
[8]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影像表达研究[D]. 朱岩.西北师范大学 2018
[9]心绪的呈现:人文社会纪录片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D]. 胡敬阁.暨南大学 2018
[10]调查类纪录片中的采访研究[D]. 孙丽婉.厦门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7167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纪录片《二孩来了》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
1.1 人物形象的选择
1.2 人物形象的塑造
2 纪录片《二孩来了》叙事结构及理念分析
2.1 叙事结构分析
2.1.1 多主体第一人称叙事
2.1.2 重组式叙事
2.2 叙事理念分析
2.2.1 “直接电影”理念不介入的旁观者
2.2.2 “真实电影”理念下的介入式拍摄
2.2.3 “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融合
3 纪录片《二孩来了》视听语言设计
3.1 声音语言的真实再现
3.1.1 旁观式同期声——人物直观表述
3.1.2 人物同期声——具象的人物形象
3.1.3 音乐强化情感表达
3.2 画面语言的直观表达
3.2.1 镜头的形式——固定中的变化
3.2.2 平视的角度——本真的状态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品简介
附录二 、编导阐述
附录三 、纪录片《二孩来了》完成稿本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J]. 张民锋.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8)
[2]浅议纪录片前期拍摄的技术性与真实性[J]. 马亮. 新西部. 2018(29)
[3]电影拍摄手法如何应用到纪录片拍摄中[J]. 邓顺才. 传播力研究. 2018(26)
[4]创作理念与实现方法——“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比较研究[J]. 彭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05)
[5]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的叙事策略研究[J]. 宋丹凤. 新闻战线. 2018(16)
[6]纪录片拍摄的原则与手法[J]. 赵天杰. 大众文艺. 2018(15)
[7]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分析[J]. 固铁庆. 传播力研究. 2018(22)
[8]纪录片新方法: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J]. 邵雯艳,倪祥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3)
[9]浅析纪录片的叙事特征[J]. 王欢.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1)
[10]人文社会纪录片的叙事空间探析[J]. 张肖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5)
硕士论文
[1]纪录片中视觉表达艺术研究[D]. 张静姣.西北大学 2019
[2]人文社会纪录片叙事结构研究[D]. 庄秀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9
[3]第一人称叙事在人文社会纪录片中的运用[D]. 葛晓卉.重庆师范大学 2019
[4]纪录片中的主体介入[D]. 徐玮.河北大学 2019
[5]个人作品观察性纪录片《送给“来自星星的孩子”》的观察方式的研究[D]. 谢欣榕.陕西师范大学 2019
[6]人文社会记录片的叙事研究[D]. 马文文.聊城大学 2018
[7]动练一身正气,静观百态人生[D]. 朱佩佩.辽宁大学 2018
[8]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影像表达研究[D]. 朱岩.西北师范大学 2018
[9]心绪的呈现:人文社会纪录片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D]. 胡敬阁.暨南大学 2018
[10]调查类纪录片中的采访研究[D]. 孙丽婉.厦门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7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0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