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与所听:2015年后中国电影中的声音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6 01:30
声音制作要遵循剧情设定和导演意愿,也要符合观众的接受习惯。从聆听角度感知创作意图,涉及能听和所听两方面,也包含语义聆听、简化聆听和因果聆听三种方式。创作意图和导演想法能否被观众接受,信赖和喜欢,可以从声音表现的逻辑进行研读。本文以符号学入手,分析2015年以来部分中国影片中表现出的声音逻辑。通过对特定影片声音创作表现的研判,借以反映2015年后中国电影在声音方面呈现出的美学追求。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能听与所听
声音逻辑
听感解析
结语:艺术渲染和重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录音材料的特异性[J]. 里克·奥尔特曼,张晋辉. 世界电影. 2018(05)
[2]声音研究:电影作为事件[J]. 里克·阿尔特曼,张晋辉. 世界电影. 2018(02)
[3]听不到的声音才是最好的声音[J]. 杜笃之,张晋辉. 当代电影. 2015(03)
[4]中国电影创新之路[J]. 邵牧君. 电影艺术. 1986(09)
本文编号:3519158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能听与所听
声音逻辑
听感解析
结语:艺术渲染和重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录音材料的特异性[J]. 里克·奥尔特曼,张晋辉. 世界电影. 2018(05)
[2]声音研究:电影作为事件[J]. 里克·阿尔特曼,张晋辉. 世界电影. 2018(02)
[3]听不到的声音才是最好的声音[J]. 杜笃之,张晋辉. 当代电影. 2015(03)
[4]中国电影创新之路[J]. 邵牧君. 电影艺术. 1986(09)
本文编号:3519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1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