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与重建—“慰安妇”集体记忆的影像呈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7:41
罗伯特·休斯曾说过:“人们将他们自己的历史、信仰、态度、欲望和梦想铭记在他们创造的影像里。”“慰安妇”制度作为二战历史遗留问题,于上个世纪末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之中。有关于“慰安妇”题材的影像也逐步制作发行,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关注。考虑到“慰安妇”集体记忆即将随着幸存者的默默凋零可能逐渐被遗忘的语境,笔者将研究核心对准“慰安妇”这一特殊群体,以“慰安妇”题材的电影文本为研究对象,考察影像媒介在呈现的过程中如何重建“慰安妇”集体记忆,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着怎样的价值与问题,以期为之后的“慰安妇”题材影像生产提供借鉴意义。全文共有五个部分,在第一章绪论中,笔者对与本文相关的理论概念做了梳理,介绍了文章的选题来源、目的、研究意义与论文创新之处,借助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工具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做了详细的文献综述,并阐述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笔者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慰安妇”影像记忆的历史与现实语境。日军侵华这一不可磨灭的事实,是“慰安妇”问题的历史语境,直接导致了中国妇女长达一生的苦难。在本章第二节,笔者从幸存者的逐渐凋零及国民关注缺失的角度入手,详细分析了“慰安妇”集体记...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核心问题
一、选题来源
二、核心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集体记忆相关研究综述
二、“慰安妇”问题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隐匿的议题:“慰安妇”集体记忆历史与现实语境
第一节 “慰安妇”集体记忆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慰安妇”集体记忆的现实语境
一、“慰安妇”幸存者逐渐消逝
二、来自他者的异样眼光
三、社会关注严重缺失
第三章 苦难的见证:“慰安妇”集体记忆的影像呈现
第一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主题
一、苦难——历史记忆的描述
二、抗争——战争记忆的重写
三、反思——抗战记忆的强化
四、歌颂——英雄记忆的补写
第二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形象认知
一、被强迫的受害者
二、挣钱养家的娼妓
第三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叙事视角
一、“外聚焦”视角与“内聚集”视角
二、宏观叙事与平民叙事
第四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视听表达
一、镜头与色彩的直观呈现
二、背景音乐的侧面呈现
第四章 历史的纪念:“慰安妇”影像记忆的价值体现
第一节 影像媒介呈现的文献价值
第二节 幸存者的话语权表达与个体疗伤
第三节 重建新时代下的“慰安妇”集体记忆
一、记忆框架的颠覆
二、国民记忆的唤醒
三、时代记忆的延续
四、重塑国家形象
第五章 不能忘却的记忆:“慰安妇”影像记忆的批判反思
第一节 影像记忆的危机:对于历史的“遗忘”
一、虚无主义泛化
二、消费主义异化
三、民族主义情绪化
第二节 重回起点的思考:影像生产的权力实践
一、主流意识形态规训下的探索
二、创作者发挥创作自由
三、创作内容与传播渠道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当代文化记忆与现代性——兼析“文革”记忆成为文化记忆的条件[J]. 尤西林. 上海文化. 2017(04)
[2]媒体中的“慰安妇”话语——符号化的“慰安妇”和“慰安妇”叙事中的记忆/忘却机制[J]. 宋少鹏. 开放时代. 2016(03)
[3]“文革”的民间记忆——以近年来出版的“文革”回忆性作品为例[J]. 崔军锋,陈文旭. 南都学坛. 2016(02)
[4]韩日慰安妇问题:协议引分歧,和解尚难期[J]. 金蠃. 世界知识. 2016(02)
[5]电影中“文革”影像的建构[J]. 杜丙新. 电影文学. 2016(01)
[6]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J]. 李红涛,黄顺铭. 新闻记者. 2015(07)
[7]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J]. 黄顺铭,李红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1)
[8]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J]. 周海燕.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9)
[9]从“谷歌效应”透视互联网对记忆的影响[J]. 李明. 国际新闻界. 2014(05)
[10]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孙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J]. 张志安,甘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1)
博士论文
[1]革命历史的影像记忆(2000-2013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研究)[D]. 龙念.武汉大学 2014
[2]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 邵鹏.浙江大学 2014
[3]“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 罗锋.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战后日本政府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态度析论[D]. 陈健行.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关于春晚建构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研究[D]. 马路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媒体纪念中的“抗日战争”记忆[D]. 袁慧.复旦大学 2014
[4]集体记忆的规训: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被建构[D]. 程铂舜.南京大学 2012
[5]日军“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与PTSD初步探究[D]. 赵青青.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90年代电影中的文革记忆[D]. 刘珉僖.北京大学 2011
[7]冷战后日本国家形象构建与“慰安妇”问题[D]. 赵盼盼.上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9694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核心问题
一、选题来源
二、核心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集体记忆相关研究综述
二、“慰安妇”问题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隐匿的议题:“慰安妇”集体记忆历史与现实语境
第一节 “慰安妇”集体记忆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慰安妇”集体记忆的现实语境
一、“慰安妇”幸存者逐渐消逝
二、来自他者的异样眼光
三、社会关注严重缺失
第三章 苦难的见证:“慰安妇”集体记忆的影像呈现
第一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主题
一、苦难——历史记忆的描述
二、抗争——战争记忆的重写
三、反思——抗战记忆的强化
四、歌颂——英雄记忆的补写
第二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形象认知
一、被强迫的受害者
二、挣钱养家的娼妓
第三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叙事视角
一、“外聚焦”视角与“内聚集”视角
二、宏观叙事与平民叙事
第四节 “慰安妇”影像记忆的视听表达
一、镜头与色彩的直观呈现
二、背景音乐的侧面呈现
第四章 历史的纪念:“慰安妇”影像记忆的价值体现
第一节 影像媒介呈现的文献价值
第二节 幸存者的话语权表达与个体疗伤
第三节 重建新时代下的“慰安妇”集体记忆
一、记忆框架的颠覆
二、国民记忆的唤醒
三、时代记忆的延续
四、重塑国家形象
第五章 不能忘却的记忆:“慰安妇”影像记忆的批判反思
第一节 影像记忆的危机:对于历史的“遗忘”
一、虚无主义泛化
二、消费主义异化
三、民族主义情绪化
第二节 重回起点的思考:影像生产的权力实践
一、主流意识形态规训下的探索
二、创作者发挥创作自由
三、创作内容与传播渠道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当代文化记忆与现代性——兼析“文革”记忆成为文化记忆的条件[J]. 尤西林. 上海文化. 2017(04)
[2]媒体中的“慰安妇”话语——符号化的“慰安妇”和“慰安妇”叙事中的记忆/忘却机制[J]. 宋少鹏. 开放时代. 2016(03)
[3]“文革”的民间记忆——以近年来出版的“文革”回忆性作品为例[J]. 崔军锋,陈文旭. 南都学坛. 2016(02)
[4]韩日慰安妇问题:协议引分歧,和解尚难期[J]. 金蠃. 世界知识. 2016(02)
[5]电影中“文革”影像的建构[J]. 杜丙新. 电影文学. 2016(01)
[6]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J]. 李红涛,黄顺铭. 新闻记者. 2015(07)
[7]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J]. 黄顺铭,李红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1)
[8]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J]. 周海燕.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9)
[9]从“谷歌效应”透视互联网对记忆的影响[J]. 李明. 国际新闻界. 2014(05)
[10]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孙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J]. 张志安,甘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1)
博士论文
[1]革命历史的影像记忆(2000-2013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研究)[D]. 龙念.武汉大学 2014
[2]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 邵鹏.浙江大学 2014
[3]“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 罗锋.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战后日本政府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态度析论[D]. 陈健行.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关于春晚建构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研究[D]. 马路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媒体纪念中的“抗日战争”记忆[D]. 袁慧.复旦大学 2014
[4]集体记忆的规训: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被建构[D]. 程铂舜.南京大学 2012
[5]日军“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与PTSD初步探究[D]. 赵青青.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90年代电影中的文革记忆[D]. 刘珉僖.北京大学 2011
[7]冷战后日本国家形象构建与“慰安妇”问题[D]. 赵盼盼.上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9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1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