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日动画形象比较研究对中国动画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论美日动画形象比较研究对中国动画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画在世界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当今社会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当今世界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动漫产业垄断了整个市场,诸如蜡笔小新、哆啦A梦、大白、猫和老鼠等,从影片到图书、从玩具到服饰,动画角色深入人心,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带动了动画周边商业经济的发展,这足以证明动画角色形象在一部动画影片中的关键性。中国动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在风格上、技法上、制作水平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皮影动画、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风靡一时,是中国动画创作中重要的组成元素。这些优秀的中国动画作品所创造的个性形象,都是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从传统的艺术造型中提炼出来的,然而,由于人才的断层、市场机制的缺失和美日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在经历了短暂而辉煌的时期后,开始渐渐落后于世界动画强国。建国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由于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发展速度缓慢,这一时期开始走上了艰辛探索“民族化”的道路,如何找到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是本论文所要探讨的主题。论文从中美日动画角色形象比较研究出发,阐述基于两大动漫产业国对我国动画市场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角色造型 创作题材 表现形式 表现风格 表现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5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现代动漫产业7
- 1.2 我国动画的辉煌历史7-9
- 1.3 我国动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12
- 第二章 美、日动画影片创作题材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影响12-26
- 2.1 以人物为主的创作题材比较12-17
- 2.1.1 美国人物题材动画12-14
- 2.1.2 日本人物题材动画14-17
- 2.2 以创想为主的创作题材比较17-21
- 2.2.1 美国创想题材动画17-19
- 2.2.2 日本创想题材动画19-21
- 2.3 以民族文化为主的创作题材比较21-23
- 2.3.1 美国民族文化题材动画21-22
- 2.3.2 日本民族文化题材动画22-23
- 2.4 美、日创作题材比较对我国动画的启示23-26
- 2.4.1 基于美、日两国的创作题材感想23-24
- 2.4.2 中国动画的取材与意蕴24-26
- 第三章 美日动画角色形象风格与表现手法的区别26-33
- 3.1 美国动画角色形象的主题风格与表现形式26-28
- 3.1.1 美式主题风格26-27
- 3.1.2 美式表现手法27-28
- 3.2 日本动画角色形象的主题风格与表现形式28-30
- 3.2.1 日式主题风格28-29
- 3.2.2 日式表现手法29-30
- 3.3 美日动画的冲击对我国动画的影响30-31
- 3.4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动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31-33
- 第四章 中美日动画角色设计差异性的比较33-43
- 4.1 动画角色形象方面的比较33-36
- 4.1.1 美国动画角色形象特点33-35
- 4.1.2 日本动画角色形象特点35-36
- 4.2 动画角色动作表现方面的比较36-39
- 4.2.1 美国动画角色动作特点36-38
- 4.2.2 日本动画角色动作特点38-39
- 4.3 动画角色语言配乐方面的比较39-41
- 4.3.1 美国动画角色语言配乐特点39-40
- 4.3.2 日本动画角色语言配乐特点40-41
- 4.4 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41-43
- 第五章 中国动画角色造型发展的方向43-48
- 5.1 注重传统民族文化内涵43-44
- 5.2 技术与艺术统一协调发展,,加强人才的培养44-45
- 5.3 对动画市场的完善45-46
- 5.4 把握好动画角色设计的根本意义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天云;;国产动画的回顾与眺望——在中国动画80年论坛上的发言[J];电影新作;2007年01期
2 刘学伦;刘葵;;寻找中国动画的突破口[J];新闻界;2008年05期
3 严励;;中国动画 路漫漫其修远兮[J];传媒;2008年09期
4 李赫;;中国的动画与中国动画[J];硅谷;2009年11期
5 石甲豪;;论中国动画现状及其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田鑫;曹国强;;中国动画的前期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7 温巍山;;中国动画线性造型民族化风格的探索与反思[J];电影评介;2009年23期
8 李三强;;中国动画如何才能“走出去”——《三国演义》动画版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电视;2010年01期
9 李瑞芬;;浅谈中国动画本土元素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10 刘荆;黄苏瑾;;论中国动画“寓教于乐”的审美情趣[J];电影文学;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少明;童保红;;中国动画政策、法规之思考[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中国动画的出路在于产业化[A];中国动画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利;;商业化背景下中国动画民族原创性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4 张田田;;中国动画缘何“失语”——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动画发展策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李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本土化精神[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6 周越;赵明;;颠覆与继承——探求中国动画的创作与发展道路[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郭虹;;中国动画:何时走向振兴[A];中国动画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肖兰;;“新十年”中国动画视觉形象符号学解读[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杨鹏;;本土动漫的昨日、今日、明日——中国动漫出版产业分析[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文玉;《中国动画史》:打造最权威的动画史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刘彦婷 陈伟;寻找中国动画发展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记者 李妍;发祥地上海启动系列纪念活动[N];中国电影报;2006年
4 张春铭;中国动画急需培养原创性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韩t
本文编号:353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