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放映事业的摇篮——南京电影放映训练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1 08:21
本文研究对象为1950年的南京电影放映训练班,通过分析"南京班"举办的历史背景、教学状况及后续发展、历史影响等,来对之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对它的全面认知。笔者认为,作为新中国电影放映事业的摇篮,南京电影放映训练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仍值得学界、业界关注。
【文章来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左)《上影通讯》刊载的训练班来信[34]
专业课学习方面,共涉及“《电工基础》《电影放映机》《电影扩音机》《发动发电机》四门课,分别由高金平、王式孟、张先德、于正中任主讲教员”[42]。由于短暂突击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设备短缺的客观现实,为了让学员集中精力学好专业,放映班采取了分专业的方法。“一开始就按将来工作分工划分为放映和发电两个专业班,要求学员集中力量学好本门专业。放映班只学《电工基础》《电影放映机》《电影扩音机》三门课,发电班只学《电工基础》和《发动发电机》两门课”[43]。教学形式“基本是以全训练班学员在一起上大课,然后各中队教员进行辅导”[44]。训练班的课程内容,也可从195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影音部装订的《中央电影局放映训练班讲义》管窥一二,共包括“16毫米电影放映机使用指南”“扩音机说明书”“现代型发电机说明书”“电影放映机”“基本电学”“扩音机”和“发动发电机”七编内容。除此之外,笔者目前所搜集到的讲义还包括《电影与影片》(王式孟著)、《放映幕》(王式孟著)等。仅从讲义名称可知,训练班特别注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短期快速式训练的特点也决定了学员多学习技术类的专业课程。第三步是形象化教学。形象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桥梁,为配合理论学习,及时帮助学员理解、消化课程内容,训练班还设立了一个形象教室,由舒扬任主任教员。“室内搜集摆设了机器、部件的各种实物和一部分教学幻灯片、影片,供学员实地规摩、学习”[45],并“由辅导员面对已拆卸开的机器零部件实物,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讲解”[46]。为补现场形象教学之不足,结合原有课程讲义,教员还合编了一本具有教材性质的《形象教学资料》,用图画来解释形象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使其形象化以便了解,易于接受。该书的编写原则是:“(一)适合学员的水准;(二)配合原有讲义;(三)以图片为重点,并尽量避免与原讲义已有的图重复,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补充解释也力图简明”。《形象教学资料》内容一共包括四编,分别是“基本电学”“发动发电机”“电影放映机”“扩音机”[47]。由此可知,训练班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并无二致,专业课程多是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形象教学则更加具体直观。笔者认为,如此反复的教学设置,目的在于让学员对技术熟练掌握和操作。
图1(左)《上影通讯》刊载的训练班来信[34]“南京班”于8月2日[36]正式开学,11月28日结束。师资方面,白大方、胡介民、孙世昌担任训练班正副班主任,郑佰璋任教务长,主讲老师由郑佰璋、于正中、高金平、王式孟、张先德等担任,并成立教务、政工、后勤三个办公室[37]。教员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本领和政治素养,如白大方长期从事电影训练方面的工作,曾担任过3期东影训练班的主任教员;王式孟则是专业的电影放映研究专家,新中国成立前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教系和南京中央放映训练班长期任教[38]。为保证教学条件,中央电影局还为训练班调拨了一大批实习器材和相关教学设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制、创作与传播——论新中国电影70年的历史经验[J]. 张伟. 现代视听. 2019(09)
[2]新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网:一个历史的考察[J]. 李道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03)
[3]影里像外“南京班”[J]. 李义福. 春秋. 2016(06)
[4]爱国情怀铸就的科技之魂———追思影界前辈王式孟同志[J]. 现代电影技术. 2012(04)
[5]赎罪与新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创建[J]. 石川. 电影艺术. 2010(05)
[6]回顾我国早期的电化教育(中)[J]. 孙明经. 电化教育研究. 1983 (03)
本文编号:3561985
【文章来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左)《上影通讯》刊载的训练班来信[34]
专业课学习方面,共涉及“《电工基础》《电影放映机》《电影扩音机》《发动发电机》四门课,分别由高金平、王式孟、张先德、于正中任主讲教员”[42]。由于短暂突击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设备短缺的客观现实,为了让学员集中精力学好专业,放映班采取了分专业的方法。“一开始就按将来工作分工划分为放映和发电两个专业班,要求学员集中力量学好本门专业。放映班只学《电工基础》《电影放映机》《电影扩音机》三门课,发电班只学《电工基础》和《发动发电机》两门课”[43]。教学形式“基本是以全训练班学员在一起上大课,然后各中队教员进行辅导”[44]。训练班的课程内容,也可从195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影音部装订的《中央电影局放映训练班讲义》管窥一二,共包括“16毫米电影放映机使用指南”“扩音机说明书”“现代型发电机说明书”“电影放映机”“基本电学”“扩音机”和“发动发电机”七编内容。除此之外,笔者目前所搜集到的讲义还包括《电影与影片》(王式孟著)、《放映幕》(王式孟著)等。仅从讲义名称可知,训练班特别注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短期快速式训练的特点也决定了学员多学习技术类的专业课程。第三步是形象化教学。形象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桥梁,为配合理论学习,及时帮助学员理解、消化课程内容,训练班还设立了一个形象教室,由舒扬任主任教员。“室内搜集摆设了机器、部件的各种实物和一部分教学幻灯片、影片,供学员实地规摩、学习”[45],并“由辅导员面对已拆卸开的机器零部件实物,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讲解”[46]。为补现场形象教学之不足,结合原有课程讲义,教员还合编了一本具有教材性质的《形象教学资料》,用图画来解释形象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使其形象化以便了解,易于接受。该书的编写原则是:“(一)适合学员的水准;(二)配合原有讲义;(三)以图片为重点,并尽量避免与原讲义已有的图重复,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补充解释也力图简明”。《形象教学资料》内容一共包括四编,分别是“基本电学”“发动发电机”“电影放映机”“扩音机”[47]。由此可知,训练班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并无二致,专业课程多是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形象教学则更加具体直观。笔者认为,如此反复的教学设置,目的在于让学员对技术熟练掌握和操作。
图1(左)《上影通讯》刊载的训练班来信[34]“南京班”于8月2日[36]正式开学,11月28日结束。师资方面,白大方、胡介民、孙世昌担任训练班正副班主任,郑佰璋任教务长,主讲老师由郑佰璋、于正中、高金平、王式孟、张先德等担任,并成立教务、政工、后勤三个办公室[37]。教员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本领和政治素养,如白大方长期从事电影训练方面的工作,曾担任过3期东影训练班的主任教员;王式孟则是专业的电影放映研究专家,新中国成立前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教系和南京中央放映训练班长期任教[38]。为保证教学条件,中央电影局还为训练班调拨了一大批实习器材和相关教学设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制、创作与传播——论新中国电影70年的历史经验[J]. 张伟. 现代视听. 2019(09)
[2]新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网:一个历史的考察[J]. 李道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03)
[3]影里像外“南京班”[J]. 李义福. 春秋. 2016(06)
[4]爱国情怀铸就的科技之魂———追思影界前辈王式孟同志[J]. 现代电影技术. 2012(04)
[5]赎罪与新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创建[J]. 石川. 电影艺术. 2010(05)
[6]回顾我国早期的电化教育(中)[J]. 孙明经. 电化教育研究. 1983 (03)
本文编号:3561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6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