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五音大鼓》创作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2 15:11
  五音大鼓最早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人持鼓板说唱,另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和瓦琴进行伴奏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京津冀地区广泛流传,是北京琴书的前身。五音大鼓经河北安次、兴隆传入密云县蔡家洼村,在蔡家洼村已经流传了100多年。密云县蔡家洼村的五音大鼓是现存演唱组合最完整,伴奏乐器最齐全,也是最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表演形态。《五音大鼓》是一部关注我国现存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的纪录片。本文主要从该片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创作思考几个方面来讲述五位老艺人的传承故事。通过对传承艺人、传承技艺的细致追问,深度的剖析和理解民间艺术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纪录片《五音大鼓》的创作背景
    0.2 纪录片《五音大鼓》的拍摄目的和意义
1 纪录片《五音大鼓》的创作理念
    1.1 通过口述叙事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
        1.1.1 口语化的叙事表达更贴近生活
        1.1.2 以口述者生活环境作为场景
        1.1.3 “多重视角”的口述强化事件的客观性
    1.2 通过视觉画面丰富纪录片的信息量
2 纪录片《五音大鼓》的创作手法
    2.1 多元化视听语言丰富故事性
        2.1.1 多样的镜头语言增强叙事性
        2.1.2 音乐推动情绪的渲染
        2.1.3 同期声还原真实场景
    2.2 剪辑手法的故事化过程
        2.2.1 剪辑节奏把握故事的发展
        2.2.2 用语言的蒙太奇讲故事
3 纪录片《五音大鼓》的创作思考
    3.1 “非遗”题材的独特创作视角
    3.2 纪录片《五音大鼓》的不足之处
        3.2.1 留存资料少导致再现困难
        3.2.2 缺少时间上的纵深度
        3.2.3 突发事件的跟进不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品简介
附录二、导演阐述
附录三、纪录片《五音大鼓》创作脚本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作品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与叙事艺术分析[J]. 李霞.  传播力研究. 2018(01)
[2]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创编[J]. 任群.  电视指南. 2017(06)
[3]口述历史纪录片的故事化表达[J]. 王庆,于悦.  新闻传播. 2016(14)
[4]电视纪录片带来电视的阅读时代[J]. 卢俊.  传媒评论. 2016(02)
[5]试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式及选择[J]. 李世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1)
[6]电视纪录片的音乐美学特征解读[J]. 钟斌.  音乐时空. 2015(10)
[7]电视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手法研究[J]. 邹旭.  西部广播电视. 2015(08)
[8]刍议产业化背景下的电视纪录片发展问题[J]. 陈刚.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8)
[9]浅议电视纪录片的配音[J]. 赵丽君.  新闻传播. 2015(06)
[10]电视纪录片栏目发展趋势之我见[J]. 毕富亮.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4)



本文编号:3564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64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