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图式对科幻电影观影体验的影响——以《流浪地球》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6 16:45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对于我国的电影事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然而,该影片在网络上引起的争议也引人注目。本文基于认知图式理论,对《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的观影体验存在巨大差异的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普通人和科学家的科幻电影观影体验存在差异具有必然性,产生争议也在所难免,但这样的争议对于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具有正面意义。随着观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幻电影的从业者不仅要注重视听特效,也要重视影片的科学合理性,以保证日益增多的科学家类型观众的观影体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口碑和票房。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行星发动机推力的认知图式
科学家的认知图式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地球的部分大气已经被木星捕获的情况下,只要导弹能够飞越木星捕获地球大气的临界点,也就是地球和木星之间的引力平衡点,就会自动地落入木星。也就是说,只要设计好导弹的弹道,它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木星的任意位置。通过认知图式得出上述结论后,科学家必然会对后续剧情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其观影体验自然也就难以保证。对于普通人而言,洲际导弹的射程无法达到遥远的木星符合常识,其观影体验也就不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硬科幻电影时代[J]. 姚利芬. 科技导报. 2019(02)
[2]南极冰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J]. 李荣兴,冯甜甜. 人与生物圈. 2017(Z1)
[3]网络口碑与数字化观影体验[J]. 施斌. 当代电影. 2016(03)
[4]当科幻电影遭遇科学[J]. 菲尔·普莱特,陈继龙.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2010(Z2)
[5]心理认知图式对视觉艺术发展的影响[J]. 王志平,倪晓莉. 美术观察. 2009(08)
[6]科幻电影:在幻象与本体之间[J]. 张东林. 电影艺术. 1994(01)
本文编号:3572815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行星发动机推力的认知图式
科学家的认知图式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地球的部分大气已经被木星捕获的情况下,只要导弹能够飞越木星捕获地球大气的临界点,也就是地球和木星之间的引力平衡点,就会自动地落入木星。也就是说,只要设计好导弹的弹道,它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木星的任意位置。通过认知图式得出上述结论后,科学家必然会对后续剧情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其观影体验自然也就难以保证。对于普通人而言,洲际导弹的射程无法达到遥远的木星符合常识,其观影体验也就不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硬科幻电影时代[J]. 姚利芬. 科技导报. 2019(02)
[2]南极冰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J]. 李荣兴,冯甜甜. 人与生物圈. 2017(Z1)
[3]网络口碑与数字化观影体验[J]. 施斌. 当代电影. 2016(03)
[4]当科幻电影遭遇科学[J]. 菲尔·普莱特,陈继龙.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2010(Z2)
[5]心理认知图式对视觉艺术发展的影响[J]. 王志平,倪晓莉. 美术观察. 2009(08)
[6]科幻电影:在幻象与本体之间[J]. 张东林. 电影艺术. 1994(01)
本文编号:3572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7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