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再议“铜钿问题”:战后(1945—1949)上海电影经济生态考

发布时间:2022-01-11 04:20
  以"铜钿"为题,很显然是要讨论电影中的经济问题。本文将时间锁定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即所谓的"战后"时间段内,通过《陆洁日记》中对"钱"相关记载的考察,详细描述这一阶段电影生产内外的经济问题,并且将明星片酬、生活消费等情形作为一个特例,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战后上海独特的经济、社会以及电影文化生态。与这些消费生活相伴的是另一种社会生活——"欠薪"与"工潮"的出现。《陆洁日记》中,不仅清晰地记录了当时包括文华影业公司在内的众多电影生产细节,也展现了一个孜孜以求的电影人在大社会动荡下的落寞谢场。 

【文章来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再议“铜钿问题”:战后(1945—1949)上海电影经济生态考


《忠义之家》宣传海报

再议“铜钿问题”:战后(1945—1949)上海电影经济生态考


李丽华留影

明星,演员,底薪,公司


明星们收入如此庞大,花销也必定奢侈。关于明星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就有必要陈述一二。其一,是租房买房的费用。明星们大多住所优越,以小洋房与别墅为居所。据《青青电影》报道,陈燕燕一个月房租一百二十万元[23],这是1947年初的价格,计算的应当是法币。1948年她出卖自己上海的公寓,售价一万元[24],则是以美金计算。沈浮1948年购买的新居需要金条二条半,这个价格一般需要他接拍三部戏才能还清[25];1948年的下半年,石挥花费六根金条买洋房[26];莎莉四千美金买新屋[27]则已经是1949年费一千六百万元买一套新西装;陈燕燕购买的皮大衣一亿二千万元[28];舒绣文定做一双高跟鞋的花费是一千万元[29]。当然,这个钱数应当是当时连连飞涨的法币的价格。但是相对于1948年2月份的粮食价格330万元每石,还是可以窥见明星生活的奢华度。虽然报纸杂志难免对金钱数字的陈列上有所夸张,为的是吸引读者与为明星做宣传显示其身价,但这些数字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以上都是当红明星的收入与奢侈生活,其实,在当时的电影界里,同是演员,有些人被称为“明星”,而有些人只能被称为“基本演员”与“群演”。在明星制度的内部,等级相差十分严重,这样的差距从收入上观察是最直观的。明星多为特约拍片,他们不与电影公司签订合同,拍一部戏得一部戏的报酬,而基本演员是每月领取基本工资的,收入比较固定,自然与明星是不能相比的。《可怜的新星待遇不及姨娘》[30]中称,新演员的月薪仅为50万元,这样的收入还不及张伐一套西装的一个零头。与文华影业公司相比,昆仑影业公司是以底薪+片酬的方式支付。《昆仑演员的底薪》[31]表示,赵丹的底薪350元,蓝马、上官云珠为250元,小演员月薪则仅为40元,这个“元”应当指的是银元,这个数字也体现了大明星和小演员之间薪酬有8倍之差。一些文章,如《大明星在天堂小演员在地狱》[32]《天差地远的待遇》[33]也纷纷说明了这样的现象。另外,男明星的收入与女明星的收入也相差许多。“男明星拍一部戏酬劳最多者三千万元,普通的男明星为一千万元左右,而女明星一亿元拍一部戏还算便宜,陈燕燕最近之代价为一亿五,欧阳莎菲为一亿。”[34]明星之间也常常因为排名的高低闹矛盾,具体体现为宣传海报上明星名字的大小与排序。如在拍摄“大中华”公司的《桃花依旧笑春风》(1947)中,白云与陈娟娟就闹起了脾气,最后公司的解决办法是在上海上映时将陈娟娟挂为头牌,而在香港上映时,则白云为头牌。[35]中企影艺社拍摄《春残梦断》(1947)一片时,刘琼不甘愿排在比他出道晚的李丽华之下,于是向公司要求,除非他的片酬比李丽华高,否则不愿拍戏,“宁愿不赚这三千万元”,公司最后也妥协了。[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铜钿问题 上海电影人的经济生活与电影生产(1930-1937)[J]. 李镇.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8(02)



本文编号:3582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82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