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09:26
在对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类文本理论存在着明显不足:因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中类文本的存在意义主要表现为类文本之于文本叙事的功能和作用,故,基于文本和类文本的时空构架关系对类文本进行的二分法远远不能满足它们的研究需求。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理论则可弥补以上不足。参照类文本之于文本叙事的功能和作用,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中主要存在三种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类型:其一,类文本的作用远远小于文本的作用;其二,类文本与文本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有时甚至会出现类文本文本化的现象;其三,类文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文本叙事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而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的交流情景及批评框架的建构将为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批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中的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交流情景
其次,构建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批评框架(见图2)。在这个批评框架中,类文本被分为非叙事性和叙事性类文本两种类型;同时,不管是叙事性的还是非叙事性的,它们都同样重要,甚至某些非叙事性类文本决定了文本的存在或消亡,如前文提到的数字光盘的播放设备、以阅读器为载体的电子书的菜单栏等;类文本也首次以明确的共生元素而被纳入到文本叙事分析的框架中。这一创新性举动大大增加和拓展了对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进行研究的可能路径,使以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为载体的文本与其周边的各项要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也为文学批评中的类文本及文本批评实践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下面笔者拟以《冰雪奇缘2》为例,来演示环绕于文本(影片)周围的不同类文本要素之于文本叙事的不同/相同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奈特的类文本理论及其效应[J]. 郭建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理雅各《诗经》译介副文本的变化探究[J]. 蔡华.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2)
[3]视域融合与语境平衡——霍克思《石头记》序文研究[J]. 杨柳. 红楼梦学刊. 2017(02)
[4]现代文学副文本的史料价值[J]. 金宏宇.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2)
[5]边缘的声音:小说《黑王子》的类文本特征分析[J]. 马惠琴. 外国文学. 2012(06)
[6]作为类文本的括号——从括号的使用看《女勇士》的文化叙事政治[J]. 许德金,周雪松. 外国文学. 2010(02)
[7]类文本叙事:范畴、类型与批评框架[J]. 许德金.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2)
本文编号:3600009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中的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交流情景
其次,构建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批评框架(见图2)。在这个批评框架中,类文本被分为非叙事性和叙事性类文本两种类型;同时,不管是叙事性的还是非叙事性的,它们都同样重要,甚至某些非叙事性类文本决定了文本的存在或消亡,如前文提到的数字光盘的播放设备、以阅读器为载体的电子书的菜单栏等;类文本也首次以明确的共生元素而被纳入到文本叙事分析的框架中。这一创新性举动大大增加和拓展了对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进行研究的可能路径,使以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为载体的文本与其周边的各项要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也为文学批评中的类文本及文本批评实践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下面笔者拟以《冰雪奇缘2》为例,来演示环绕于文本(影片)周围的不同类文本要素之于文本叙事的不同/相同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奈特的类文本理论及其效应[J]. 郭建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理雅各《诗经》译介副文本的变化探究[J]. 蔡华.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2)
[3]视域融合与语境平衡——霍克思《石头记》序文研究[J]. 杨柳. 红楼梦学刊. 2017(02)
[4]现代文学副文本的史料价值[J]. 金宏宇.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2)
[5]边缘的声音:小说《黑王子》的类文本特征分析[J]. 马惠琴. 外国文学. 2012(06)
[6]作为类文本的括号——从括号的使用看《女勇士》的文化叙事政治[J]. 许德金,周雪松. 外国文学. 2010(02)
[7]类文本叙事:范畴、类型与批评框架[J]. 许德金.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2)
本文编号:3600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0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