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移动电台广播剧传播生态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0:10
  我国的广播剧创作脱胎于舞台戏剧艺术。40年代,解放区文艺政策倡导"文艺服务于政治",人民广播剧由此发端,广播剧的发展始终依附于广播媒介。然而随着广播媒介的式微,广播剧艺术也一度边缘化,逐渐成为小众艺术。"人家已尽无人处,时见芙蓉一岸花"这句诗可谓是广播剧生存现状的形象写照。"互联网+"时代,借助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扶持,广播剧行业生产发挥自律调控,积极求新求变,与影视热点同频共振,不断迎合受众碎片化媒介接触特征,充分运用场景化营销理念,深耕垂类,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广播剧的演播中,立足文本,以声音联通受众,发挥有声语言、音乐与音效的协作,广播剧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不断强化听觉文化的建构能力。 

【文章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2020,20(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移动电台广播剧传播生态分析与研究


受众广播剧收听题材选择问卷调查数据图

广播剧,问卷调查,时段,碎片化


融媒体时代,受众媒介接触习惯改变,消费媒介内容时碎片化现象凸显。首先,广播剧收听习惯的问卷调查显示受众在收听时具有短时随机收听的特点,而广播剧文本相较于影视作品更具融媒体的特征,篇幅可以更为灵活,尤其是微广播剧,篇幅短小,简洁精炼,更符合受众碎片化信息接受习惯。其次,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收听行为的改变,移动新媒体时代,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和碎片化阅读习惯要求媒体产出更高质量产品。再次,内容为王的时代,生产者应具备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定制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顺应互联网移动化趋势,不断探索新的盈利空间和发展模式。(二)深化“场景化”理念运用

广播剧,听众,问卷调查,数据


广播剧编码过程中应当遵循戏剧的冲突原则,在声音符号的运用方面要善于精雕细琢。正如戏剧家曹禺在《喜听广播剧〈陈妙常〉》一文中提出了广播剧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听众可以比播出的内容想的更多。[5]受众对广播剧元素的关注调查显示,播讲者的语气和情感是最能感染受众的元素,作品选材、声音是否与角色相适以及音乐音响元素也备受关注。(一)演播语言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发展与繁荣广播剧的六点建议[J]. 张敬民.  中国广播. 2009(05)
[2]喜听广播剧《陈妙常》[J]. 曹禺.  现代传播. 1987(01)



本文编号:3605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05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