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一带一路”视阈下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探究——以《最美公路》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20 19:41
  纪录片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来源,以直观的画面以及对于当下社会的思考对受众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国家形象也通过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传播过程中展现出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在国际上的不断提高,国家形象的建构以及传播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全面真实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本文从纪录片《最美公路》的叙事方式、传播路径、拍摄主体等方面去分析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模式,同时思考"一带一路"视阈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纪录片展现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纪录片在构建国家形象中的困境
    (一)刻板印象下的被动接受
        1.受众被动接受“西化中国”。
        2.克服西方刻板印象。
    (二)文化霸权主义的侵扰
        1.外来环境对于本土文化的侵蚀。
        2.国外媒介平台的“污名化”。
    (三)网络传播的“双刃剑”
        1.受众传播范围不明晰。
        2.纪录片播放良莠不齐。
二、纪录片转向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一)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1.人文精神在纪录片中展现。
        2.语言从刻板到生动。
    (二)传播:拓宽传播路径,建设文化强国
        1.自媒体平台的快速传播。
        2.电视媒介的主体传播。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 张同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5)
[2]中国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再思考[J]. 沈悦,尹如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3]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物化”——读《单向度的人》[J]. 欧阳晓珊.  文史博览(理论). 2016(05)



本文编号:3664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64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