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路”与“道路”:央视瓷题材纪录片的文化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1 11:04
瓷是一段可触摸的历史,瓷题材纪录片更是一部中华文化浓缩的影像文本。本文将瓷题材纪录片的研究放置于媒介文化的研究范畴,探究瓷路与道路之间的隐喻关系。瓷题材纪录片,表面上是对瓷史的呈现,实则是对尘封已久的瓷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旨在唤醒泱泱瓷国的民族记忆。这条讲述中国瓷文化在全世界传播旅程的瓷路上,汇聚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碰撞的火花。这条瓷路已经不单单是经济交流的贸易之路,更深层的是中国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面对世界,终要走向何方的问题。是否可以借用“瓷路”来阐释对道路问题的思考?又会从中体现出对道路问题的哪些思考?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文以我国央视大型纪录片中的瓷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运用了传播学范畴中的文本分析方法,以隐喻理论为诠释工具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本研究大致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对于瓷题材纪录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对瓷的研究、瓷题材纪录片的研究、道路问题的研究以及隐喻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首先,对瓷的演变史、对外传播史以及在纪录片中的呈现史进行梳理;其次,对道路命题追根溯源,对中国道路抉择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问题
第五节 研究现状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瓷路”与“道路”释义
第一节 “瓷路”:瓷的演变、传播与呈现之路
一、瓷的历史演变之路
1. 瓷的前世今生
2. 瓷文化的历史沿革
二、瓷的对外传播之路
1. 瓷对外传播的历史脉络
2. 瓷对外传播的实体道路
三、瓷的形象呈现之路
1. 央视瓷题材纪录片作品的梳理
2. 不同历史时期,瓷在纪录片中的呈现
第二节 关于“道路”的阐释
一、道路词义阐释
二、对于中国道路抉择的几个历史阶段
第三节 瓷路与道路的关联阐释
一、“瓷路”映射出“道路”
二、“道路”表征为“瓷路”
第三章 瓷题材纪录片中的隐喻观念
第一节 隐喻的概说
一、隐喻的发展
二、隐喻的内涵
三、作为认知的隐喻的功能
1. 隐喻为认识事物提供新的视角
2. 隐喻能够深入类推说理
第二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的隐喻观念
一、纪录片题材本身隐喻表达的先在性
1. 关注人本、关注生存的题材选择
2. 可以造成视觉隐喻的镜头语言
3. 肩负社会责任的“时代锤子”
二、纪录片创作者隐喻表达的主观企图
1. 创作者试图用“微观取材”来表达“宏大叙事”
2. 创作者试图在“历史挖掘”中体现“人本关怀”
第四章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路”的呈现分析
第一节 《瓷路》:中国瓷文化传播之路的纵向历史呈现
一、董浩珉与《瓷路》
二、《瓷路》:中国瓷文化的“东风西渐”之路
1. 《抟土》:陶瓷点燃人类文明起源
2. 《梦幻》:盛唐促进文化兼容并蓄
3. 《天青》:宋朝激发中国审美传播
4. 《异彩》:元朝带动中国文化输出
5. 《望海》:明代开启欧洲的东方梦
6. 《窑变》:清朝掀起世界性中国风
三、《瓷路》中“瓷路”纵向呈现:中国如何走向世界
1. 瓷对外传播的历史脉络
2. 瓷作为符号的内在价值
第二节 《china·瓷》:东西方文化融合之路的横向影响呈现
一、徐欢与《china·瓷》
二、《china·瓷》:瓷成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纽带
1. 《青花瓷的故事》:聚焦青花,世界第一种全球化商品
2. 《为瓷疯狂》:放眼世界,展示中国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china·瓷》中“瓷路”横向呈现:中国如何影响世界
1. 瓷与文化兼容性
2. 瓷的多元影响力
第三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对“瓷路”呈现的艺术表达分析
一、镜头语言的情景隐喻
二、解说语言的叙事隐喻
第五章 “瓷路”与“道路”:塑造文化中国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物象激活中国审美
一、传统审美与现代接轨
二、民族审美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形象唤醒文化自信
一、唤醒文化认同:我们是谁
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很美
第三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意象指明道路抉择
一、古代文明传播之路的缩影
二、未来文化强国之路的指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评两集纪录片《china·瓷》[J]. 梁辰.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03)
[2]窑变在这里发生——纪录片《景德镇》开拍前的思考[J]. 李军. 声屏世界. 2013(11)
[3]关于中国道路的几个认识[J]. 陈晋. 党的文献. 2013(02)
[4]《China·瓷》:文化呈现的新视角[J]. 周世林. 电视研究. 2013(03)
[5]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J]. 秦宣. 党建. 2013(01)
[6]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J]. 韩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06)
[7]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6)
[8]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J]. 陶传友. 政工学刊. 2012(12)
[9]穿越精彩历史 展现多元气质——评系列纪录片《瓷都景德镇》[J]. 熊忠辉. 声屏世界. 2012(11)
[10]关于“中国模式”的辨析和中国道路的思考[J]. 包心鉴. 学习论坛. 2011(02)
硕士论文
[1]《舌尖上的中国》文本解读[D]. 胡祥礼.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新历史主义视野下21世纪中国历史纪录片研究[D]. 马遥.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口述历史纪录片真实感的构建[D]. 付佳静.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74541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问题
第五节 研究现状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瓷路”与“道路”释义
第一节 “瓷路”:瓷的演变、传播与呈现之路
一、瓷的历史演变之路
1. 瓷的前世今生
2. 瓷文化的历史沿革
二、瓷的对外传播之路
1. 瓷对外传播的历史脉络
2. 瓷对外传播的实体道路
三、瓷的形象呈现之路
1. 央视瓷题材纪录片作品的梳理
2. 不同历史时期,瓷在纪录片中的呈现
第二节 关于“道路”的阐释
一、道路词义阐释
二、对于中国道路抉择的几个历史阶段
第三节 瓷路与道路的关联阐释
一、“瓷路”映射出“道路”
二、“道路”表征为“瓷路”
第三章 瓷题材纪录片中的隐喻观念
第一节 隐喻的概说
一、隐喻的发展
二、隐喻的内涵
三、作为认知的隐喻的功能
1. 隐喻为认识事物提供新的视角
2. 隐喻能够深入类推说理
第二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的隐喻观念
一、纪录片题材本身隐喻表达的先在性
1. 关注人本、关注生存的题材选择
2. 可以造成视觉隐喻的镜头语言
3. 肩负社会责任的“时代锤子”
二、纪录片创作者隐喻表达的主观企图
1. 创作者试图用“微观取材”来表达“宏大叙事”
2. 创作者试图在“历史挖掘”中体现“人本关怀”
第四章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路”的呈现分析
第一节 《瓷路》:中国瓷文化传播之路的纵向历史呈现
一、董浩珉与《瓷路》
二、《瓷路》:中国瓷文化的“东风西渐”之路
1. 《抟土》:陶瓷点燃人类文明起源
2. 《梦幻》:盛唐促进文化兼容并蓄
3. 《天青》:宋朝激发中国审美传播
4. 《异彩》:元朝带动中国文化输出
5. 《望海》:明代开启欧洲的东方梦
6. 《窑变》:清朝掀起世界性中国风
三、《瓷路》中“瓷路”纵向呈现:中国如何走向世界
1. 瓷对外传播的历史脉络
2. 瓷作为符号的内在价值
第二节 《china·瓷》:东西方文化融合之路的横向影响呈现
一、徐欢与《china·瓷》
二、《china·瓷》:瓷成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纽带
1. 《青花瓷的故事》:聚焦青花,世界第一种全球化商品
2. 《为瓷疯狂》:放眼世界,展示中国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china·瓷》中“瓷路”横向呈现:中国如何影响世界
1. 瓷与文化兼容性
2. 瓷的多元影响力
第三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对“瓷路”呈现的艺术表达分析
一、镜头语言的情景隐喻
二、解说语言的叙事隐喻
第五章 “瓷路”与“道路”:塑造文化中国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物象激活中国审美
一、传统审美与现代接轨
二、民族审美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形象唤醒文化自信
一、唤醒文化认同:我们是谁
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很美
第三节 瓷题材纪录片中“瓷”意象指明道路抉择
一、古代文明传播之路的缩影
二、未来文化强国之路的指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评两集纪录片《china·瓷》[J]. 梁辰.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03)
[2]窑变在这里发生——纪录片《景德镇》开拍前的思考[J]. 李军. 声屏世界. 2013(11)
[3]关于中国道路的几个认识[J]. 陈晋. 党的文献. 2013(02)
[4]《China·瓷》:文化呈现的新视角[J]. 周世林. 电视研究. 2013(03)
[5]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J]. 秦宣. 党建. 2013(01)
[6]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J]. 韩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06)
[7]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6)
[8]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J]. 陶传友. 政工学刊. 2012(12)
[9]穿越精彩历史 展现多元气质——评系列纪录片《瓷都景德镇》[J]. 熊忠辉. 声屏世界. 2012(11)
[10]关于“中国模式”的辨析和中国道路的思考[J]. 包心鉴. 学习论坛. 2011(02)
硕士论文
[1]《舌尖上的中国》文本解读[D]. 胡祥礼.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新历史主义视野下21世纪中国历史纪录片研究[D]. 马遥.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口述历史纪录片真实感的构建[D]. 付佳静.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74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7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