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9:15
本文关键词: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式活跃在我国互联网上,深受广大的网友追捧。以微电影的主题分类,有微剧情片、微广告片、微动画片和微纪录片等;从商业化的角度分类,又可以分为商业微电影和非商业微电影即公益微电影两大类。商业微电影作为微电影的一个分支,除了具备微电影的“三微”特征之外,还具有“逐利”本性。为达到推广产品和品牌的目的,不惜制作出异化女性形象的作品,靠情色、暴力血腥、暧昧的画面和媚俗的广告词来取悦受众,出现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现象。论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和统计法,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性别异化理论为视角,以商业微电影为研究文本,以商业微电影独特的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本论文的主体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表现、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成因和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化解途径。在第一部分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表现中,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形象塑造异化的主要表现,即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女性身体的景观化和女性身份的边缘化。女性身体的物化从女性身体的商品化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两方面来分析;女性身体的景观化又从女性审美观念的扭曲和女性身体的规训两方面来分析。在第二部分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成因中,本文主要从商业微电影的逐利本质、商业微电影叙事碎片化、消费文化对受众审美观念的影响、泛娱乐化的媒体环境、大众传媒对女性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法律监管存在的漏洞,这六个方面来分析。在第三部分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化解途径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强相关主体的社会责任、提高女性主体意识以及完善相关监管法律三个途径试图对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问题进行消除。相信通过分析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表现、成因,加上社会各阶层的不懈努力,网络商业微电影中异化女性形象的现象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平等的媒介环境和和谐相处的两性形象。
【关键词】:商业微电影 女性形象 异化理论 女性自我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选题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3
- 1.2.1 国外相关研究9-10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0-13
- 1.3 对已有研究评述13-14
- 第2章 相关分析理论基础14-18
- 2.1 微电影的概念及特征14-16
- 2.1.1 微电影的概念14-15
- 2.1.2 微电影的特征15-16
- 2.2 异化理论16-18
- 第3章 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18-28
- 3.1 女性身体的物化18-21
- 3.1.1 物化理论18-19
- 3.1.2 在商业微电影中的表现19-21
- 3.2 女性身体的景观化21-23
- 3.2.1 景观理论21-22
- 3.2.2 在商业微电影中的表现22-23
- 3.3 女性身份的边缘化23-28
- 3.3.1 边缘化理论23-24
- 3.3.2 在商业微电影中的表现24-28
- 第4章 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原因28-33
- 4.1 商业微电影的逐利本质28-29
- 4.2 商业微电影叙事的碎片化29
- 4.3 媒体环境的泛娱乐化29-30
- 4.4 消费文化对审美观的影响30-31
- 4.5 女性自身价值观的畸形31-32
- 4.6 法律监管存在漏洞32-33
- 第5章 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异化的化解途径33-36
- 5.1 增强网络媒体社会责任33-34
- 5.2 提高女性主体意识34-35
- 5.3 完善相关法律监管35-36
- 第6章 结论36-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2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佩菊;;新型婚恋类电视节目对都市女性形象的建构[J];当代传播;2011年02期
2 李东晓;;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建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