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与多模态叙事
发布时间:2022-11-06 15:21
"文化中国"作为中国特色文化和动态文化的集成,是一个极具稳定性、包容性和持久性的概念,在国家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适用性、灵活性与世界性。本文以《茶界中国》这部精良的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多模态隐喻为研究工具,从内容层面、意义层面和语境层面来探究纪录片建构"文化中国"形象的策略。纪录片通过话语模态的多重组合来建构"文化中国"形象,通过隐喻与转喻修辞来揭示文化符号的意义,通过对话来传递文化互动的内涵,从而让观众认知并认同"文化中国"形象。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内容层面—对于“文化中国”形象的建构与认知
(一)图像模态
(二)文字模态
(三)声音模态
二、意义层面—隐喻和转喻的意义表征
(一)隐喻的意义表征
(二)转喻的意义表征
三、语境层面—大众对“文化中国”形象的认同
(一)话语空间的开放与意义共通空间的营造
(二)受众本位的诠释
(三)全球化视野的拓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中国”的跨文化叙事与形象建构——以BBC中华文化题材纪录片为例[J]. 陈薇,常梦轩. 电视研究. 2019(03)
[2]政论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刘煜,张红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9)
[3]《大国工匠》:话语空间与纪实高度[J]. 李军辉. 中国电视. 2018(03)
[4]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型及其对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肖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6)
[5]“文化中国”概念溯源[J]. 张宏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6]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张德禄. 中国外语. 2009(01)
[7]影像的修辞学[J]. R.巴尔特,陈越. 世界电影. 1997(04)
[8]“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杜维明教授访谈录[J]. 中国文化. 1993(01)
本文编号:3703737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内容层面—对于“文化中国”形象的建构与认知
(一)图像模态
(二)文字模态
(三)声音模态
二、意义层面—隐喻和转喻的意义表征
(一)隐喻的意义表征
(二)转喻的意义表征
三、语境层面—大众对“文化中国”形象的认同
(一)话语空间的开放与意义共通空间的营造
(二)受众本位的诠释
(三)全球化视野的拓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中国”的跨文化叙事与形象建构——以BBC中华文化题材纪录片为例[J]. 陈薇,常梦轩. 电视研究. 2019(03)
[2]政论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刘煜,张红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9)
[3]《大国工匠》:话语空间与纪实高度[J]. 李军辉. 中国电视. 2018(03)
[4]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型及其对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肖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6)
[5]“文化中国”概念溯源[J]. 张宏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6]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张德禄. 中国外语. 2009(01)
[7]影像的修辞学[J]. R.巴尔特,陈越. 世界电影. 1997(04)
[8]“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杜维明教授访谈录[J]. 中国文化. 1993(01)
本文编号:3703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70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