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13:26
  坦赞铁路是东非交通的一条“大动脉”,自1975年建成以来,一直为坦桑尼亚与赞比亚两国人民的交通出行、货物运输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中国援非的大型工程之一,它也是中非关系史上难以磨灭的丰碑。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推动着中非间的深度合作,坦赞铁路这一最早的援建项目开始为纪录片创作者们所关注,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题材的纪录片,或主要展现其作为交通载具的现状,或注重描述建设的历史经过,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纪录片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中的叙事的架构与特征,从而注重挖掘并分析境外创作者在纪录影像中是如何借助“坦赞铁路”这一主体建构中非形象,而中国的创作者又是如何用纪录片向非洲大陆传递着理念与文化,如何通过影像突破跨文化传播中的桎梏,实现中非文明的交流互动并取得双向的认识与理解。论文的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注重分析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视角。作为富有人文意义的影像主体,坦赞铁路题材纪录影像的时代特征和主题诉求虽不尽相同,但这些内容都要依托于创作者籍由视听的“叙述”。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纪录片表现上将产生较大差异。文中主要从单一、多重与全知三种视角形式,挖...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叙事视角: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的多元视域
    (一)行进途中变化的单一视角
        1.“在路上”的历时见闻:旅途中紧密契合的铁路序列
        2.旅途中的个人视点:戏剧化叙述者的开放互动
        3.行者的自省视野:历程关照下的情感镜像与思考折射
    (二)铁路见证者的多重视角
        1.述者的非叙事话语:坦赞铁路影像的导言与阐释
        2.人物视点的转向:真实纪录下的情节补充与韵味抒发
        3.事件亲历者的心理架构:铁轨记忆的动态体验
    (三)非洲情境中的全知视角
        1.回顾视域:意识诉求下的主题先行
        2.论证视点:铁路修建中碎片化的事件张力
        3.观察的突围:中非友谊与理想的道德呼应
二、叙事策略: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的形式美学
    (一)叙事结构:流动串接、板块并置以及非缝合时空
        1.流动串接:自由意义的铁路
        2.板块并置:由相似引发的关注
        3.非缝合时空:历史场景闪回与材料补充
    (二)叙事人物:非虚构情境中的人像谱系
        1.坦赞铁路工作者:研修与发展的动态形象
        2.铁路沿线的居民:依附与独立的多元群像
        3.驻守的中国专家:“他者意识”与“他者化”呈现的视觉差异
    (三)叙事空间:自然地域、人文景观以及历史场所
        1.自然空间:高原大陆象征的类型博弈
        2.载具空间:链接界限的沉默调度者
        3.情感空间:进入讲述者意识的铁路故事
三、叙事主题: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的影像意义
    (一)艺术人文性:“非洲叙事”下纪录片影像的异域想象
        1.“遥在”技术与交流艺术共铸的奇观景象
        2.“悬念设计”与“微观融合”的社会印象
    (二)社会真实性:意象叙事下“非洲处境”的生活纪录
        1.铁路意象:“束缚”与“自由”的对立
        2.建筑意象:“落后”与“发展”的呈现
        3.食物意象:“匮乏”与“文化”的隐喻
    (三)意识形态性:跨文化叙事下文化使命的美学审视
        1.“东方学”视野下的创作与“共同体”的中国故事
        2.中非的“互塑”关系与进行时态“共赢”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修辞学视域下《我的铁路我的梦》中国对非传播的对话范式[J]. 杨航.  当代电视. 2018(02)
[2]非洲生态纪录片的叙事伦理[J]. 黄宝富.  当代电影. 2017(10)
[3]“往来交通”的文学功能及美学意蕴——新时期以来文学语境中的交通工具[J]. 李彦姝.  文艺研究. 2016(10)
[4]西方对非公共外交传播策略研究[J]. 罗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8)
[5]“作者”还是“导演”?——纪录片创作的主体性之思[J]. 张欣.  南方文坛. 2014(01)
[6]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中国文化建设[J]. 钟启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04)
[7]论纪录片人物的形象建构[J]. 邵雯艳.  社会科学家. 2013(03)
[8]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探析[J]. 张文彦,魏建国.  理论学刊. 2010(12)
[9]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J]. 李安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04)
[10]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 孙曾田.  电视研究. 2000(12)

博士论文
[1]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决策、实施与影响[D]. 沈喜彭.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空间叙事学[D]. 龙迪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研究[D]. 牛宇.重庆工商大学 2018
[2]21世纪BBC涉华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 马延.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中西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与文化差异研究[D]. 刘巧玲.华中农业大学 2014
[4]坦赞铁路和中非关系[D]. 刘平.浙江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6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716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