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视阈下张艾嘉导演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3 04:18
作为香港新浪潮的参与者,台湾新电影的见证人,演员、导演、歌手、监制、编剧,张艾嘉辗转不同地域,游走在不同身份之间,置身于不同的地域,身处不同的角色之中,张艾嘉在创作道路上从未停歇。本文以张艾嘉的导演作品为研究对象,将张艾嘉的电影创作放置于文化研究的视阈之下审视,一共分为四个章节,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结合相应的历史语境,勾连不同的地域,以其获得对张艾嘉导演作品更多维度、更加全面的认知。第一章是对张艾嘉导演创作的历史语境的梳理,以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为框架,在时间层面,张艾嘉的作品不论是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亦或是意识形态都随着历史演进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空间层面,其作品创作一直辗转于流动的地域之中,镶嵌在复杂的关系之中。结合社会历史环境与个体经验,更加深入地挖掘其创作文本。第二章将以性别视角展开对张艾嘉创作作品中的性别政治与性欲政治的探讨,探寻张艾嘉文本中对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的塑造。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张艾嘉将目光投向了各个年龄层的女性,以她女性的视角关照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女性,而与女性形成对照的男性,张艾嘉将男性从社会空间拉回到家庭空间,男性角色在整体上呈现出“去势”的特征,并分析了“去势...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
二、研究对象界定和研究意义
三、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四、方法论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张艾嘉创作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时代回声——张艾嘉创作的时间历程
一、80年代——“最美好的年代”
二、90年代——身份认同的危机
三、新世纪之初——港台电影的沦落
第二节 空间流转——张艾嘉跨地创作
一、张艾嘉的香港印记
二、张艾嘉的台湾意识
第二章 性别——性别政治与性欲政治
第一节 主妇的“突围”
一、被贬损的“主妇”
二、主妇的“革命”:经济独立与情欲自主
第二节 私人领域中的男人:作为丈夫的男人
一、现代家庭生活中的男人
二、男性“去势”与“精神失父”
第三节 为女性情欲正名
第三章 身份——一个时代的集体焦虑
第一节 流动——身份焦虑与文化寻根
一、中西文化碰撞下对自我的确证
二、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大陆移民在香港
第二节 同性恋——暧昧的自我身份
一、同性恋的“现身”
二、张艾嘉的同性恋文本
第三节 另类黑帮——身份转换之艰
第四章 区域电影与跨地域电影创作
第一节 《念念》——本土意识的呈现
第二节 《相爱相亲》——一次文化身份的再造
结语张艾嘉的“爱”与“家”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1:张艾嘉电影创作年表
附录2:张艾嘉获奖记录
本文编号:3828649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
二、研究对象界定和研究意义
三、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四、方法论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张艾嘉创作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时代回声——张艾嘉创作的时间历程
一、80年代——“最美好的年代”
二、90年代——身份认同的危机
三、新世纪之初——港台电影的沦落
第二节 空间流转——张艾嘉跨地创作
一、张艾嘉的香港印记
二、张艾嘉的台湾意识
第二章 性别——性别政治与性欲政治
第一节 主妇的“突围”
一、被贬损的“主妇”
二、主妇的“革命”:经济独立与情欲自主
第二节 私人领域中的男人:作为丈夫的男人
一、现代家庭生活中的男人
二、男性“去势”与“精神失父”
第三节 为女性情欲正名
第三章 身份——一个时代的集体焦虑
第一节 流动——身份焦虑与文化寻根
一、中西文化碰撞下对自我的确证
二、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大陆移民在香港
第二节 同性恋——暧昧的自我身份
一、同性恋的“现身”
二、张艾嘉的同性恋文本
第三节 另类黑帮——身份转换之艰
第四章 区域电影与跨地域电影创作
第一节 《念念》——本土意识的呈现
第二节 《相爱相亲》——一次文化身份的再造
结语张艾嘉的“爱”与“家”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1:张艾嘉电影创作年表
附录2:张艾嘉获奖记录
本文编号:3828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82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