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书电影综论
发布时间:2023-08-16 17:42
高群书是河北当代影视剧导演的杰出代表,尤以对警匪题材作品的驾驭和把控见长。回顾其十几年来的创作理念、镜头语言、表现手法的流变,可以清晰地发现:其作品既有自我风格的坚守,更有与时俱进的变奏。对比以往多靠动作戏吸引观众的警匪片,高群书导演的警匪题材却以敏锐的感知能力洞察时代以及社会变化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以艺术的手法将这种理性思考诉诸镜头、呈现给观众。通过对高群书导演的作品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清晰地理出其导演作品的独到之处。论文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归纳高群书导演的警匪类影视作品的特征,探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二是从纪实性出发,剖析高群书遴选题材的共性;三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解读高群书作品中的平民视角和悲悯情怀。基于此,本文将高群书作品纳入研究范畴,力图通过对其审美风格、偏爱的警匪元素以及纪实性特点等诸方面的分析,剖析其一以贯之的价值诉求和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探究他以光影艺术为手段,记录和呈现其个人对于社会的理解与评介、认知与感悟的创作初心。高群书的电影作品对于当代电影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相关的研究还不深入、未成体系。如能在之前的研究成果上更进一步、钻深一层,将会在为全面解读高...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缘起及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警匪类型片的坚守与变奏
第一节 警匪类型的人物设定
一、警察平民化
二、心存善念的匪徒
三、其他角色构成整体群像
第二节 公式化情节及其变奏
一、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二、最后一分钟营救
三、道具的双重功用
第三节 视觉语言和言语
一、光线的情绪化表达
二、场景的隐喻性
三、色彩对比与身份暗示
四、心理视角下的悲悯情怀
第二章 纪实性的追求与表达
第一节 直面社会现实
一、真实事件的改编
二、“你”系列计划
第二节 以影像还原现实
一、长镜头:捕捉真实
二、自然光:还原原生态
三、手持摄影:体验“喘息”快感
第三节 去表演的表演
一、职业演员:去表演化
二、非职业演员:生活的搬演
三、大影像师的旁观视角
第三章 特殊视角下的底层叙事
第一节 关注社会小人物
一、小人物的状态:利己主义的生存之道
二、小人物的心态:精神境界决定所处阶层
三、小人物的抉择:无奈源于“爱”
第二节 符号化的叙事空间
一、无序的空间
二、停滞的空间
三、逼仄的空间
第三节 镜像的间离效果
一、群众式“围观”视角
二、剧作者式“揭示”视角
三、观众式“全知”视角
结语
附录 高群书其人
一、个人创作观形成
1、幼时阅读埋下理想之根
2、青年时港台剧打下暴力美学烙印
二、深入骨髓的英雄情结
三、高群书作品简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842336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缘起及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警匪类型片的坚守与变奏
第一节 警匪类型的人物设定
一、警察平民化
二、心存善念的匪徒
三、其他角色构成整体群像
第二节 公式化情节及其变奏
一、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二、最后一分钟营救
三、道具的双重功用
第三节 视觉语言和言语
一、光线的情绪化表达
二、场景的隐喻性
三、色彩对比与身份暗示
四、心理视角下的悲悯情怀
第二章 纪实性的追求与表达
第一节 直面社会现实
一、真实事件的改编
二、“你”系列计划
第二节 以影像还原现实
一、长镜头:捕捉真实
二、自然光:还原原生态
三、手持摄影:体验“喘息”快感
第三节 去表演的表演
一、职业演员:去表演化
二、非职业演员:生活的搬演
三、大影像师的旁观视角
第三章 特殊视角下的底层叙事
第一节 关注社会小人物
一、小人物的状态:利己主义的生存之道
二、小人物的心态:精神境界决定所处阶层
三、小人物的抉择:无奈源于“爱”
第二节 符号化的叙事空间
一、无序的空间
二、停滞的空间
三、逼仄的空间
第三节 镜像的间离效果
一、群众式“围观”视角
二、剧作者式“揭示”视角
三、观众式“全知”视角
结语
附录 高群书其人
一、个人创作观形成
1、幼时阅读埋下理想之根
2、青年时港台剧打下暴力美学烙印
二、深入骨髓的英雄情结
三、高群书作品简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842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84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