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途秋恨》到《花椒之味》:香港电影中的女性身份认同流变
发布时间:2024-02-18 05:17
作为诞生于亚欧文化板块碰撞地带的"东方明珠"——香港既有国际大都市的繁华A面,也有"身世朦胧"的暧昧B面。在这一社会历史环境之下,身份的认同与找寻一直是香港文艺作品的重要命题。2019年9月上映的《花椒之味》,通过三个素未谋面的姐妹在父亲葬礼上相遇然后共同经营其父留下的火锅店的故事,表达了香港新一代女性对自己身份的再次确认。而上映于1990年的《客途秋恨》,同样是女性寻找自己身份的香港电影。通过主题传承,两个跨越了近三十年的电影文本形成了巧妙的互文,共同描绘出了三代香港女性在时代大潮中的身份认同流变历程。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从离散到回归的文化身份
(一)20世纪50年代:南下怀乡,乡在何处?
(二)20世纪70年代:香港为家,家存几时?
(三)20世纪90年代:回归想象,去往何处?
(四)21世纪:拥抱当下,确认身份
二、从觉醒到反思的女性意识
(一)缺失的“自我”,依附的“他者”
(二)“自我”的彰显,“他者”的退场
(三)“他者”的再接纳,“自我”的再思考
三、从香港本位到融入尝试的国族认知
(一)香港本位:非政治共同想象的建立
(二)文化通感:一个“北上”的可能路径
四、结语
本文编号:3901965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从离散到回归的文化身份
(一)20世纪50年代:南下怀乡,乡在何处?
(二)20世纪70年代:香港为家,家存几时?
(三)20世纪90年代:回归想象,去往何处?
(四)21世纪:拥抱当下,确认身份
二、从觉醒到反思的女性意识
(一)缺失的“自我”,依附的“他者”
(二)“自我”的彰显,“他者”的退场
(三)“他者”的再接纳,“自我”的再思考
三、从香港本位到融入尝试的国族认知
(一)香港本位:非政治共同想象的建立
(二)文化通感:一个“北上”的可能路径
四、结语
本文编号:3901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0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