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寓言与后民族电影——奉俊昊电影的现实观照、历史溯源及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4-02-21 18:32
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继2019年摘取戛纳金棕榈大奖后,又于2020年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四项大奖,创造了韩国后民族电影二十余年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韩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的历史性突破(在奥斯卡的历史上,亚洲电影第一次获最佳影片奖)。奉氏所有长故事片:《绑架门口狗》《杀人回忆》《汉江怪物》《母亲》《雪国列车》《玉子》《寄生虫》,虽类型各异,主题表达、叙事结构、镜头语言等亦难被简单地一致性概述,然其题材与视觉修辞则无不具有言此意彼的象征意味与启人深思的寓言性,几乎每部影片都有作为寓体的被奇观化影像加以象征性刻画的"怪物"。丰富的寓意与现实指涉体现出奉氏电影寓言尖锐的深刻性,但其始终以民间叙事视角对民族历史与现实进行的后现代性观照又没脱离导演所处的后民族电影语境。显然,此于中国当代电影创作亦大有启示意义。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语义:“后民族电影”与本文独特的一致性建构
二、“怪物”:后民族语境中的奇观化主旨形象
三、寓言:后民族气质与言此意彼的述说方式
(一)言此意彼
(二)民间性
(三)现实与历史映照
四、溯源: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观照及启示
(一)“恨”文化背景与现实土壤
(二)历史溯源及之于中国电影的启示
本文编号:3905743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语义:“后民族电影”与本文独特的一致性建构
二、“怪物”:后民族语境中的奇观化主旨形象
三、寓言:后民族气质与言此意彼的述说方式
(一)言此意彼
(二)民间性
(三)现实与历史映照
四、溯源: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观照及启示
(一)“恨”文化背景与现实土壤
(二)历史溯源及之于中国电影的启示
本文编号:3905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0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