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电影的“异托邦”建构及其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2 18:49
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其研究主体——民族志电影的研究也日益兴盛。在人类学传统科学范式的影响下,民族志电影被视为人类学田野调查收集资料的工具,在档案保存与教学上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影视语言在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民族志电影不再是影像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创作者运用电影语言阐释文化的作品。民族志电影热衷于用镜头真实、客观、全面地记录正在消失或即将消逝的文化事项,不仅在保留和传承文化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以原生态形式为观众呈现一个迥然不同的空间,引发人类关于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的思索。本论文主要考察具有叙事和表达能力的民族志影片,引入“异托邦”概念,从电影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美学等视角研究民族志电影建构的“异托邦”及其文化品格。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志电影及“异托邦”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辨析了民族志电影的相关概念,并且概述了我国民族志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实践现状。第二章主要是引入“异托邦”概念,认为民族志电影通过地理景观的影像化再现和视听语言的艺术再加...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26717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民族志电影、人类学影片及人类学纪录片关系图
图1-1民族志电影、人类学影片及人类学纪录片关系图第二节我国民族志电影的发展历程民族志电影作为舶来品,直至1985年,我国才引入影视人类学相关概念,但影的实践摸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我国民族志电影历经80多年的,在吸收西方民族志电影精华的基础上,同....
图1-2我国民族志电影创作数量图
图1-2我国民族志电影创作数量图我国民族志电影的拍摄者形形色色,主要有三类人:人类学研究者、纪录片导演民族文化爱好者。人类学研究者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我国早期拍摄民族志影的主要力量,如中央民族大学仅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先后到新疆、云南、西藏四川、内蒙古等少数民族....
本文编号:3926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2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