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的民族主义三维透视
发布时间:2024-03-19 01:24
学术界围绕"抗日战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包括围绕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价值及作用研究,抗日战争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抗日战争与当代文艺关系研究等。同时,基于综合媒介的不断发展,"抗战历史"如何与"影像"对接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站立于"民族主义"理论视角对抗日剧进行思想解析的研究尚为匮乏。梳理研究民族主义视域下抗日剧的发展脉络,深入研究抗日剧在民族主义理论框架当中的成长态势,同时对抗日剧影视文本进行分析,对于研究民族主义在大众媒介中的浸润及影响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抗日剧:民族主义的诱因
二、抗日剧: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重塑
第一,社会转型迫切需要重塑民族认同。
第二,民族认同重塑要求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转化。
第三,娱乐化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转化的标志。
三、抗日剧:民族主义表达的得失与改进
第一,大众希望抗日剧首先具有一种“包容性”。
第二,抗日剧应去“样板化”。
第三,抗日剧要回归人性。
本文编号:3932108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抗日剧:民族主义的诱因
二、抗日剧: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重塑
第一,社会转型迫切需要重塑民族认同。
第二,民族认同重塑要求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转化。
第三,娱乐化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转化的标志。
三、抗日剧:民族主义表达的得失与改进
第一,大众希望抗日剧首先具有一种“包容性”。
第二,抗日剧应去“样板化”。
第三,抗日剧要回归人性。
本文编号:3932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3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