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影传媒精英的认同、责任与自我规范
发布时间:2024-05-08 21:2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云集了当时大约20万文化界知识分子,他们为上海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这部分对于精神生活有着极高要求的人群不仅是电影消费的主要群体,更是电影传媒产业繁荣的重要力量。汇入上海的知识分子中很多都像夏衍、田汉一样是忠实的影迷,他们不仅对电影进行批评解析,还积极参与电影的创作中。他们在各种媒介传播思想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电影,是现代最获得大众拥护的艺术"。[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电影传媒精英:期刊编辑“想象的社群”
(一)文人进入电影界
(二)“想象的社群”的形成
(三)媒介的“把关人”
二、电影传媒精英的坚守、改组与失败
三、逾越鸿沟:精英与大众的对话
(一)舆论的包容性强
(二)兼容并蓄的全球视野
(三)电影资料的归纳整理意识
四、电影期刊的自我规范
结语
本文编号:396785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电影传媒精英:期刊编辑“想象的社群”
(一)文人进入电影界
(二)“想象的社群”的形成
(三)媒介的“把关人”
二、电影传媒精英的坚守、改组与失败
三、逾越鸿沟:精英与大众的对话
(一)舆论的包容性强
(二)兼容并蓄的全球视野
(三)电影资料的归纳整理意识
四、电影期刊的自我规范
结语
本文编号:3967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6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