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1 23:09
  “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与1949年之前、改革开放之后的儿童形象在人物类型、价值表达、文化内涵、美学意义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形成了独放异彩的儿童形象与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即“新中国儿童形象”。本文以“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中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作为历史焦点,从人物类型、塑造策略、所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期待对“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作一个较为细致地分析与研究,并从中总结、反思其对当下国产儿童电影及其人物塑造的启示意义。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来完成:绪论主要是阐明论文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和总结以往学者对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综述,介绍该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明确儿童电影的概念。第一章梳理了“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的发展历程。第二章论述了“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的主要类型。通过对电影文本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根据题材样式、文本内容等将“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划分为红色小英雄、先进典型的少先队员以及被改造的顽童三大类,并对每一类型不同特征的儿童形象作了深入探讨与例证分析。第三章论述了“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的塑造策略、创作方法...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与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儿童电影的概念与界定
第一章 “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三毛流浪记》、《表》与“停滞断档期”
    第二节 积极探索、稳步发展期
    第三节 曲折起伏、摇摆前进期
第二章 “十七年”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战斗中的革命小英雄
    第二节 先进典型的少先队员
    第三节 被改造的顽童
第三章 “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的塑造策略
    第一节 儿童成长的两种模式
        一、《鸡毛信》:自我成长模式
        二、《祖国的花朵》:“先进帮助后进”模式
    第二节 视听语言塑造儿童形象
        一、“明快性”的声音基调与“小英雄”式的颂歌
        二、画面对儿童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浓郁的斗争意识与革命英雄情结
    第二节 儿童形象的理想化、成人化、概念化与公式化
    第三节 游戏精神的缺失与浓郁的教化思想
        一、游戏精神的缺失
        二、浓郁的教化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92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92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