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困境与突围—第六代导演的边缘人系列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04:03

  本文关键词:困境与突围—第六代导演的边缘人系列电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第六代”导演群体开始活跃于中国影坛,他们特立独行,挑战传统的电影语言,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艺术直觉,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将他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展现给观众。其中他们创作的“边缘人”系列电影更具后现代意味,“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还原了生活的真实,一部好的电影作品,需要将生活与艺术高度融合。与“第五代”导演的“家”、“国”思想不同的是,“第六代”导演更加侧重于对“边缘人”以及“边缘生活”的书写。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第六代”导演电影中“边缘人”的价值所在,并概述了学术界对“第六代”导演作品中“边缘人”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三章进行论文阐述。第一章阐释了“边缘人”内心深处“漂泊感”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文化冲突下,如何获得文化身份以及身份认同感,并结合“第六代”导演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将“边缘人”置身于城市化发展的浪潮之中,分析城市化对“边缘人”的影响。第二章将“边缘人”电影中的边缘人物进行分类,“边缘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城市空间内的城市流亡者,他们可能是城市底层民工或者“移民”群体;第二类为先锋艺术家,这一群体中包括摇滚乐者、先锋画家以及行为艺术者等;第三类为特殊性人群,这一人群中一部分指特殊职业者,他们包括小偷、流氓、歌女等,另一部分人指同性恋者。这一章将“边缘众生相”中的各类人物都加以分析,重点在于展现“边缘人”群体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疏离”。第三章探讨“第六代”导演们所面临的创作困境以及他们在拍摄过程中对“边缘人”电影的突破,将“边缘人”电影放在后现代语境中进行考察,阐述电影与文本之间的差距,分析“边缘人”、“零余者”、“多余人”的异同,将市场与消费带入到“第六代”导演的研究视野,分析他们的发展态势,将他们较以往电影的突破性以及创作弊端皆纳入到研究之中。第三部分为结语,结语部分纵向观察“边缘人”电影的发展脉络,找出“第六代”导演创作“边缘人”电影的局限性,“边缘人”作为展示现代社会发展的“敏感细胞”,构建其精神归宿感是一个难题。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 边缘人 城市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3
  • 一、“第六代”导演作品中的“边缘人”概述9
  • 二、“第六代”导演作品中的“边缘人”研究现状梳理9-11
  • 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1-13
  • 第一章 抗拒边缘13-24
  • 一、身份认同与边缘书写13-17
  • 二、反城市化与精神困境17-20
  • 三、审美价值与美学特征20-24
  • (一)镜头语言的运用21-22
  • (二)声音蒙太奇22-23
  • (三)碎片化叙事23-24
  • 第二章 边缘众生相24-35
  • 一、城市流亡者24-27
  • 二、先锋艺术家27-31
  • 三、特殊性人群31-35
  • 第三章 突破与回归35-45
  • 一、城市“边缘人”与“零余者”、“多余人”的比较分析35-38
  • 二、“边缘人”电影的后现代性探究38-41
  • (一)“游戏化”镜头39-40
  • (二)摇滚乐与流行音乐的混入40-41
  • (三)生活化场景的再还原41
  • 三、市场意识和人文关怀的矛盾41-45
  • 结语45-46
  • 注释46-48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民族文化视野中的异类风景——中、韩边缘人电影比较[J];作家;2009年10期

2 张景胜;“纯粹”的边缘人[J];建设科技;2004年18期

3 陈鸿秀;;韩国边缘人影片的人文内涵[J];戏剧文学;2006年04期

4 李莉;;游走的“边缘人”:新时期乡族小说的新形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严力;边缘影人揭秘[J];上海戏剧;1998年01期

6 刘敏;;最佳编剧奖得主达内兄弟专访 边缘人始终是我们的主题[J];电影世界;2008年06期

7 张文生;;北大边缘人手记[J];延安文学;2008年03期

8 李泊岩;;谁是边缘人[J];环境与生活;2012年10期

9 王炎;;两个边缘人的幸福[J];大众电影;2013年04期

10 王干;;边缘者[J];时代文学;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德福;;自然人个体边缘化的形态和中国的发展趋势[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2 朱丹;;社会标签下的同化与回归——中外影视中的同性恋边缘人建构[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曙峦;“边缘人”心理亟待关注[N];学习时报;2014年

2 吴卫群;建设智慧城市莫忘“边缘人”[N];解放日报;2014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裘寅;“北大边缘人”浮出水面[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程天赐;如何搞好城乡“边缘人”的管理?[N];农民日报;2004年

5 邱曙东;让“边缘心理”重归主流[N];解放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膺浩 见习记者 谭茵茵;借读生,重点高中里的边缘人[N];沈阳日报;2010年

7 涂明求;还边缘之魅——读吴岩《科幻文学论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王春光;城市化中的社会边缘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李兆忠;过客·边缘人·国际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陈平原;北大边缘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中贤;边缘与中心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见平;生物课堂教学“边缘人”个案研究及其转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云;困境与突围—第六代导演的边缘人系列电影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石蓬波;与“边缘人”交往的传播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红梅;论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边缘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海英;论库切及其小说创作的边缘性[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娟;突破藩篱,谋求共存—《慢人》中“边缘人”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徐彬;迪克—“边缘人”形象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翟亚迪;《毕司瓦斯先生的房子》中反映的边缘人的文化身份[D];河南大学;2012年

9 汪倩秋;哈金长篇小说中的“边缘人”书写[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谢磊;论爱·摩·福斯特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困境与突围—第六代导演的边缘人系列电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443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