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电影中跨文化性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7-07-03 10:12

  本文关键词:电影中跨文化性的表现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电影 全球化 殖民主义思想 文化间性 跨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


【摘要】:过去二十年来,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譬如在知识传播和政策问题中异军突起的多元文化主义,使得人们研究和摄制跨文化电影的兴趣不断持续高涨。许多描绘当今社会多样性以及揭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问题的电影得以应运而生。这些电影回放和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并且为如何解决和怎样看待一些关键问题,譬如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冲突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和深刻洞见。认为跨文化电影的出现只是最近才有的现象的观点,不管有什么理由,都是一种谬论。其实这种现象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有迹可循,因为这方面的电影自从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就已经存在,其中的代表作有《上海快车》(1932)、 《丹丹公主》(1935)和《安娜与暹罗国王》(1946)。然后这些早期电影没有把镜头更多地聚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跨越”方面,而只是更多地反映“[……]西方多元文化主义者们对“其它”文化的“着迷”——这里“着迷”是关键词——这种“着迷”源于他们对自已的基本文化资源的不满意。的确,可能会有人说,多元文化主义的出现,只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厌倦,只是人们对枯燥无味生活的一种反映,以及自然而然所产生的这样一种诉求,即:通过输入“再生材料”来找到产生能量、活力和愉悦感觉的新的资源”(Bharucha 1996:207)。换句话说,在早期的电影中,着重表现的是对“其它”文化的新奇感,而不是对不同文化的体验,因此,有人批评这些作品仅仅是殖民主义思想的一种更微妙的表现形式。但是最近十年内拍摄的电影似乎展示出了更多的跨文化含义。这些作品的摄制组成员由影片中所描绘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所组成,他们联合摄制的这些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敏感问题——例如在当今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定位自己身份的艰难过程——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不同见解和看法。但是这些影片就真的与之前拍摄的影片迥然不同吗?它们真的就是跨文化作品吗?在分析这些影片以及片中究竟有哪些要素实际上表明了这部影片的跨文化含义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文化间性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我们应该怎样在银幕上驾驭寻找身份这类跨文化题材的演绎,以及怎样运用电影艺术再现生活的艺术方法来表现这些题材?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姑娘》(2009)和《爱封了》(2011)这两部影片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分析能够最终领悟到文化间性在影片中是怎样刻画和描绘的。在开始阅读分析之前,读者应该首先了解和熟悉一些基本理论,以对论文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和主题形成共识。论文作者将首先详细阐述电影讨论中的一些基本术语,例如有关“文化”、“文化间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定义,并简要解释一些相关的子概念,例如“他者化”、“刻板成见”和“身份认同”等。一旦读者形成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共识,论文作者将开始叙述这篇分析论文完成之前这种跨文化电影“流派”形成的历史,以及这种电影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化和发展到今天的。对这两部电影的分析将主要集中在片中人物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方面,因为这些对观众感知周围的世界的方法具有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作者要重点分析片中人物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当然,也没忘记分析影片故事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本文将侧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影片故事发生的社会文化条件、剧情演化的主要线条、影片主要人物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特征、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及影片所具有的跨文化含义。作者之所以列出上面几个方面作为分析指南,其目的是希望厘清影片中跨文化元素与非跨文化元素之间的区别,.并寄望能为读者将来分析这样的跨文化作品提供一个简单和有用的框架。论文作者之所以选择《中国姑娘》和 《爱封了》这两部影片来进行分析,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这两部影片在事实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故事情节;其次,这两部影片乍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有关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典型故事。 《中国姑娘》 这部影片由郭小橹(中国)编剧和导演,Tigerlily Films(英国)、WarpX(英国)和Intervista Digital Media GmbH(德国)三家公司联合制作。影片描述一个中国姑娘从重庆乡村来到伦敦,开始了她的寻找自我的旅程。在那里,她不得不面对“民族认同、国籍和文化差异等问题”(Mak)。而另一方面, 《爱封了》这部由德国和中国首次联合摄制的影片,则描述玲的故事,她决定只身离开重庆前往柏林去寻找她爱上的那个男人。虽然影片的主题之一是爱情,但是,随着女主角后来陷于孤立无助的处境,不得不与生活在德国首都这座世界性城市中的各个层面和各种社会文化圈的人物打交道的时候,观众也得到了对柏林的跨文化场景的深刻认识。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表面上似乎很适合归于跨文化影片的类别,而且也由于它们在鼓励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示范性努力而值得赞扬。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部影片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能够被认为是成功地建立起了人们的跨文化理解。例如,在Notebook这份国际电影和电影文化的电子杂志上,有一篇评论批评《中国姑娘》在“形式上以玩弄文化差异概念取悦观众,并以漫画手法和陈词滥调来确保这种取悦”(Mak)。这篇对《中国姑娘》的批评性评论暗示,这样的电影,尽管是国际联合制作,尽管有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国籍的人物之间相互交往的故事情节,也不一定就是人们所希望的那种跨文化作品。因此,这篇论文中对这两部影片的分析将着力揭示跨文化电影中更多地表现“跨”字含义的必要性,以及提醒人们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间性电影就一定是跨文化电影。也希望读者在读过本论文的结论后能够确信,今天的跨文化电影的制作,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加以改进,从而激发出更大的热情来探索影响跨文化电影制作、从而影响电影的跨文化发展潜力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跨文化电影 全球化 殖民主义思想 文化间性 跨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摘要7-11
  • 目录11-13
  • 正文13-106
  • 参考文献106-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可越;;跨文化动画与动画跨文化性——文化、美学与产业的多维度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2 克里斯蒂娃·维尔克斯泽斯卡;谭奇辉;;从跨文化视角看经验分享的可能性[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02期

3 于萍;何晓东;;从中国传统话语看间接语言现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8期

4 菲奥娜·罗兰;;在新加坡上演跨文化主义的“幻象”(英文)[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年02期

5 张珀溯;;欲有自尊 先修“内功”[J];江淮法治;2014年10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淑奕(Bernie Wong);电影中跨文化性的表现[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徐利芳;论《转换的天空》之动态文化建构与跨文化性[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电影中跨文化性的表现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电影 全球化 殖民主义思想 文化间性 跨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




本文编号:513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513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