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国内青春校园电影叙述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21:28

  本文关键词:国内青春校园电影叙述话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春 校园 叙事话语 时空 视角


【摘要】:众所周知,在电影领域,科技的发展刺激推动了好莱坞巨片热潮的形成。随后,观众便对“大叙事”电影产生了审美疲劳。而后,电影收视率的下降引发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的兴起,这就是青春校园电影。青春校园电影产生之初以其轻松幽默的叙事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中国电影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大众文化一方面进入繁盛期,数量空前、地位显著;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主流迅速青春化,特别是随着新一代学院派导演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不再以推崇理性和启蒙的“中年型”文化为主,而是不断调用“萌”元素,呈现“粉红色的校园”拍摄影调,具备充沛的青春活力。自此,青春文化逐渐主流化,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收视率也逐渐走俏。本课题以青春校园电影的叙述话语作为研究主题和切入点,以近几年的几部青春校园电影为研究对象,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得女孩》等几部电影为分析个案,力图透析在话语转型下青春电影的叙事话语走向,并将青春校园电影类型化。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青春校园电影叙事话语的聚焦,主要对当前青春校园电影表现出来一种青春怀旧的文化身份,青春校园电影兴盛必然现状的透析。第二部分研究青春校园电影的叙事时间,主要从零碎的时间排序和急促的节奏两部分讲述青春的匆匆与珍贵。第三部分研究青春校园电影的空间,主要从电影对青春这个主题意境的创设和对现实校园青春的特殊空间展示展开叙述。第四部分主要讲述导演对青春校园电影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衔接和运用,以青春怀旧的造型意义为主线的时空搭配。最后一部分讲述的是青春校园电影常用的叙事视角,分别以“我”为青春见证人的主体叙述,以“第三者”冷静的反思青春或者以“我们”的集体映像来丰富青春的含义。
【关键词】:青春 校园 叙事话语 时空 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序言7-10
  • 一、选题研究背景7-8
  • 二、选题研究现状8-9
  • 三、选题内容与思路9-10
  • 第一章 对青春校园电影叙述话语的聚焦10-13
  • 第一节 青春校园电影的特殊文化身份下叙述话语研究10-11
  • 第二节 青春校园电影叙述话语的决定性力量11-13
  • 第二章 青春校园电影叙述时间研究13-21
  • 第一节 多元化的叙述时序13-16
  • 一、整体倒叙14
  • 二、局部倒叙即插叙14-15
  • 三、预叙15-16
  • 第二节 风格化的叙述时长和叙述时速16-21
  • 一、从艺术实践分析16-18
  • 二、从艺术美学分析18-21
  • 第三章 青春校园电影叙述空间研究21-32
  • 第一节 意境空间的创设21-26
  • 一、凸显典型细节,忽略琐碎枝节22-23
  • 二、巧妙的动静处理23-25
  • 三、具有言外之意的寄托手法25
  • 四、精确的虚实置换25-26
  • 第二节 现实空间的配置和超越26-32
  • 一、创建独特的“青春怀旧”和“纯爱”的叙事情境26-28
  • 二、具有怀旧历史空间的写照28-29
  • 三、空间场景的“文化想象”29-32
  • 第四章 青春校园电影叙述“时空结”分析32-36
  • 第一节 青春校园电影中的“时空结“类型32-35
  • 第二节“时空结”的造型意义35-36
  • 第五章 青春校园电影叙述视角分析36-42
  • 第一节 以“我说”为主要声音的不定式叙事视角的青春见证人36-38
  • 第二节 以“第三者”为主要叙事视点来冷静审视青春38-40
  • 第三节 以“我们”为主要叙事思考点表现群体青春的认同和想象40-42
  • 总结42-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真;;央视《新闻周刊》的叙事话语特色[J];新闻世界;2011年05期

2 卢姣;邓小红;;异度的空间:《第五个孩子》叙事话语的“陌生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陆媛;;鬼子《被雨淋湿的河》叙事话语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4 南帆;叙事话语的颠覆:历史和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4期

5 南帆;叙事话语:影响与转换[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3期

6 吴晓都;叙事话语流变:叙思、叙意[J];国外文学;1996年02期

7 郭力;叙事话语的转型与暗示[J];文艺评论;2001年06期

8 杜维平;呐喊,来自124号房屋——《彼拉维德》叙事话语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9 王昀;;论《彼得·潘》的叙事话语[J];作家;2008年08期

10 刘琼;;浸染与裹挟——论刘御儿歌创作艺术中儿童叙事话语与成人思想意识的结合[J];作家;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兴忍;;后学语境下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话语权威的建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卉;《天望》给中国文坛一份参照[N];湖北日报;2004年

2 王庆卫;出轨的历史,假托的民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吴义勤;晓苏的新作[N];文学报;2011年

4 肖涛;抵抗黑暗的可能[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纪红;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日根其其格;“十七年”蒙古族小说中的爱情书写[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唐逸;《灿烂千阳》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屈静雯;构建“恐怖时代”的文学反叙事—唐·德里罗《坠落的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张建梅;国内青春校园电影叙述话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欣;论新时期女性叙事话语的演变[D];郑州大学;2002年

6 赵步阳;1976年以来诗歌叙事话语的转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岳国法;意识形态渗透于叙事话语?[D];河南大学;2003年

8 王艳;《呼兰河传》英译本叙事话语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李琨;五四时期女作家写作中的性别意识和叙事话语[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蕾;法庭提问中叙事话语的衔接与关联[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6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596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