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尴尬的表达与苦难的转化——反思知青题材电视剧中的创伤记忆书写

发布时间:2017-08-21 07:22

  本文关键词:尴尬的表达与苦难的转化——反思知青题材电视剧中的创伤记忆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剧创作 媒介研究 社会历史原因 叙事框架 医学研究领域 历史事件 电视剧作品 家庭伦理剧 动机性遗忘 青春偶像剧


【摘要】:正创伤记忆是文化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概念起源于心理学、医学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到社会学、历史、文学、媒介研究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媒介研究领域,媒介如何表述和再现关于灾难性历史事件的创伤记忆成为一种常见的研究路径。一系列研究表明,对于重大的创伤性事件,媒介发挥着积极的历史诠释作用,媒介建构历史创伤记忆的思路和过程又往往受到各种现有叙事框架的影响,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在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电视剧创作;媒介研究;社会历史原因;叙事框架;医学研究领域;历史事件;电视剧作品;家庭伦理剧;动机性遗忘;青春偶像剧;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创伤记忆是文化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概念起源于心理学、医学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到社会学、历史、文学、媒介研究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媒介研究领域,媒介如何表述和再现关于灾难性历史事件的创伤记忆成为一种常见的研究路径。一系列研究表明,对于重大的创伤性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建文;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从《红岸——邓小平在1929》等三部电视剧说起[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2 任民;论电视剧创作的人民群众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3 宋延平;崇尚人性 讴歌美好——评电视剧《相依年年》[J];当代电视;2002年07期

4 张志君;论电视剧的社会制约[J];当代电视;2002年10期

5 吕爱华;注重提高电视剧化妆人员的素质[J];当代电视;2002年11期

6 张仲年;对电视剧本性的再认识[J];戏剧艺术;2002年06期

7 邹庆芳;真实美感出深山——浅谈电视剧《大山深处的110》[J];电视研究;2002年05期

8 孙萌;现实题材电视剧发展趋向及存在的问题[J];电视研究;2003年02期

9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应对策略[J];电视研究;2003年11期

10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晔原;现实题材电视剧渐成热点[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李春利;电视剧市场新格局[N];光明日报;2003年

3 仲呈祥;2003中国电视剧创作回眸[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未民;现实精神与电视剧[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李伟 本报记者 吴利红;电视剧青睐“还俗”[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洪伟成 吴海云;2003:荧屏电视剧丰收[N];解放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于雁宾;坚持文化生产力观念 打造吉林电视剧精品[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玉芬 于雁宾 张秀安;贯彻“三贴近”要求 繁荣电视剧创作[N];吉林日报;2003年

9 胡恩;电视剧:与观众同心 与时代同步[N];人民日报;2004年

10 袁丁;电视剧:荧屏争奇斗艳[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崔银河;生命形态与地域文化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11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711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