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与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向
本文选题:装置艺术 切入点:雕塑家 出处:《美术观察》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存在着一条写实的脉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30年代留学法国的老一辈艺术家引入的欧洲古典主义雕塑;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由前苏联引入的雕塑教育形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第二个阶段是60年代开始的与中国传统雕塑进行沟通所形成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re was a realistic thre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ulpture,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was the European classical sculpture introduced by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artists studying abroad in France in 20th century and 1930s;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socialist realistic creative system, which was introduced b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 50s, and the second stage is formed by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culpture since 60s.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艺术学院;
【分类号】:J505;J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万里;;从雕塑装置、影像装置到环境装置:装置的泛化[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位鲁平;;装置艺术,,装置心灵[J];世界发明;2007年12期
3 殷双喜;;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装置与雕塑[J];艺术.生活;2010年01期
4 郭卉;玫瑰的葬礼——赏析陈庆庆的装置艺术[J];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05期
5 ;卷首语[J];中国艺术;2010年01期
6 赵悦;;第四度空间[J];新远见;2006年03期
7 张新建;;原生态·新生代与装置艺术——写在何翔宇装置艺术展之前[J];艺术市场;2010年06期
8 李茉函;;移花接木——现成物象与装置艺术表现的探析[J];文艺评论;2011年03期
9 秦蘅;视像装置艺术[J];世界美术;2001年02期
10 吴冰;;中国的装置艺术[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培一;;“雕塑批评”之我见——试论雕塑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齐a;;从包装、策划说开去[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刘路喜;;有感而发[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戴丹;;艺术批评的另一种理论取向:情境分析——以蔡国强之《草船借箭》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杨远威;;绘画创作个性化散论[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方志凌;;身体的隐喻[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赖志强;;城市变迁与废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及其表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宋文翔;;文化符号并非文化精神——论当代艺术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误读[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未工;易中天跨界点评雕塑家[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李泉田;回忆中的即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苑大喜;谁是法国人最喜爱的造型艺术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薛颖旦;一座雕像,就是一个灵魂[N];新华日报;2006年
5 高跃;著名雕塑家黄泉福的艺术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成笑容;“中国姿态”雕塑大展即将巡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蒲荔子 谭亦芳 曾雅 通讯员 蔡锦明 刘庆红 赖国辉;法国雕塑家奏“胜利乐章”[N];南方日报;2005年
8 邹文;吴信坤,艺术版的“姚明神话”[N];工人日报;2007年
9 孙炜;中国著名油画家耿万义 气势磅礴与激情的交响[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海鹰邋陈冬;园博苑尽展“中国姿态”[N];厦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孙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陈明;乱象与主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6 葛佳平;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绘画公共领域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严健民;中国当代山水画在美国东部的认知[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王丽红;瞬间的永恒[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10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纯军;从装置艺术作品《旋律》中谈材料的美感[D];苏州大学;2008年
2 刘Z
本文编号:1612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61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