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佛像服饰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13 08:37

  本文选题:服饰文化 + 早期佛像 ; 参考:《美术观察》2007年10期


【摘要】:正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在发展进程中受到中原本土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渗透和引导,使得源于印度的佛教艺术最终演化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艺术。佛像的雕刻形式表现出与外来形式的相互交融到本土化风格的文化演变过程。中国古代佛像服饰由于信仰而得以快速发展,佛像服饰发展变迁的过程是逐渐贴近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实再现。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印度的犍陀罗、笈多佛教造像的艺术形式也传到中国大陆,佛像服装、佩饰的变化形态最为丰富,佛像服饰相应地融入众多外来文化因素,体现了中国佛像服饰文化广泛兼容的特征。综观魏晋以来佛像服饰的特点,其服装样
[Abstrac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of the Central Plains, especially the infiltration and guidance of Confucianism, the Buddhist art originated from India eventually evolved into the religious art with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sculpture form of Buddha represents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 that intermingled with foreign forms into the localization style.The ancient Chinese Buddhist costume developed rapidly because of its belief.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Buddhist costume was to be closer to life and higher than the real reproduction of life.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the artistic forms of Indian Gandhara and Gupta Buddhist statues also spread to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changing forms of Buddhist costumes and ornament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and the costumes of Buddhist statues merged into many foreign cultural factors accordingly.It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Buddhist costume culture which is widely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A Surve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othing patterns of Buddhist statues since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分类号】:J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玉莲;;玉时阶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陈良雨;张江;刘松华;;服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J];艺海;2011年07期

3 李金梅;;中国结在服饰中的应用及文化内涵探析[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4 唐玲;浅析古代服饰审美意识的演变[J];艺术·生活;2005年04期

5 杨青香;;新疆塔吉克族服饰艺术解读[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蕾;;“洛丽塔”服饰文化解析[J];大家;2011年14期

7 孙玉芳;邬红芳;黄俊敏;;高山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丝绸;2011年01期

8 王姣;曾筱英;朱烨桢;;当东方遇上西方[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9 张卓然;;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10 周梦;;广西三江侗族女性服饰文化与服饰传承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建;况灿;;从中国服装史看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军;;伊斯兰教与回族服饰文化[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陶红;;回族服饰文化发展的新趋势[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玉时阶;;瑶族服饰文化变迁[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贵飙;;水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王献军;;黎族服饰文化刍议[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黎焰;;民族服饰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对近现代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变迁的研究分析[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伟生;;以服饰为龙头促进株洲区域文化的发展——株洲服饰文化建设方略[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9 包路芳;;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服饰文化[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平;;中西方服装设计师借鉴“中国民族元素”设计手法分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服饰文化: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N];中国特产报;2009年

2 戴楚洲;澧水流域土家服饰文化素描[N];张家界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娟;霓裳舞时尚[N];桂林日报;2006年

4 文京燕;服饰文化纷出 贫富阶层迥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记者 王雪燕;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展在京举行[N];中国服饰报;2009年

6 记者 路强;56个民族服饰集中在京展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王婧姝;民族服饰“秀”出多彩中华[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阿吉拉则 俄比解放 本报记者 阿克鸠射;昭觉:彝族服饰文化之乡[N];凉山日报(汉);2006年

9 本报记者 阿荣;蒙古族服饰——一道别样的美丽风景[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10 郑荣来;华梅及其服饰文化研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雁;回鹘服饰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2 罗微;古代汉族女性服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李晰;汉服论[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华;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邱茵;中韩现代服装发展比较[D];苏州大学;2004年

3 黎亚梅;巴人服饰文化探索[D];苏州大学;2008年

4 边菲;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传承[D];东华大学;2006年

5 杨奇军;中国明代文官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施迪怀;论孔子对服饰美的文化解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莉;商代的日常服饰文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婕;网络媒体对服饰文化的引领作用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芳;探究影响校园服饰文化的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杨洋;中西服饰文化的演化[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74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