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安岳圆觉洞第十一号净瓶观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20:31
【摘要】:不同时期,中原北方中部地区净瓶观音造像表现形式与西南巴蜀地区不同。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禅学经典的流行、各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造像自身的发展规律等因素导致,同一时期净瓶观音外观形制与雕凿手法出现明显的差异。安岳石刻雕塑艺术在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基础上延续并发展了,同时与大足石刻雕塑艺术密不可分,其艺术形象丰富多样,别具一格,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圆觉洞第十一号净瓶观音可谓此洞艺术形象典型代表,其在眼神、曲肘、持瓶方式、莲座等方面的特点既有对其之前造像的传承,又有其独具一格的创新,可谓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文拟从四章对其展开深入研究:第一章回溯净瓶观音的造像源流。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净瓶观音的佛教起源、艺术形象的主要特点及其形象演变。第二章透过艺术史角度,从龛窟主像的面部造型、躯体形态和法器功用三方面分析安岳圆觉洞第十一号窟净瓶观音造像形制特点。第三章运用文献、碑刻等资料详细分析此观音造像的形成原因,深入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因素。第四章对净瓶观音对巴蜀地区石刻艺术产生的主要影响进行梳理研究。
【图文】:

观音,菩萨


图3安岳圆觉洞第十一号窟右侧浮雕善财逡逑高120厘米南宋存于四川省安岳县逡逑圆觉洞第十一号净瓶观音(图1邋)窟位于圆觉洞第十六号拈花释迦佛窟左边,逡逑窟龛呈平顶形制,高7.邋7米,宽4.邋8米,深3.邋3米,净瓶观音造像是第H号窟逡逑主像,立于此窟正中间,高6.邋75米,体量庞大,蔚为壮观。对于主像的研究,逡逑可以从面部、躯体、饰物和衣着几方面来分析。净瓶观音的主体部分为采用圆雕逡逑塑成,菩萨面相方圆,面容慈样,丰盈的脸庞如有体温,眼梢上挑,双眼半睁呈逡逑半俯视状,高挺的鼻梁和圆润的嘴唇都带有明显的蜀地人的特征。菩萨头顶后方逡逑有圆形项光,头顶戴有镂空宝冠,,宝冠雕琢之精美、纹饰之华丽,体现出雕刻匠逡逑人技法的高超。宝冠中雕刻的小立佛说明此主像是观音菩萨无疑。衣着上,菩萨逡逑15逡逑

观音,大足,高山,第四


岳圆觉洞第十一号净瓶观音与大足石门山6号净瓶观音(图4)和妙高山4号净逡逑瓶观音(图5)在时间上相距几十年,但是其联系极为明显。大足妙高山净瓶观逡逑音(图6)与安岳圆觉洞净瓶观音(图7)均为右肘弯曲约30度于胸前,手拿杨逡逑柳枝搭在肩部。圆觉洞净瓶观音左肘弯曲约120度,净瓶则是左手提着放在腹前;逡逑妙高山净瓶观音则是左肘弯曲约90度,手持净瓶于胸腹前。大足石门山净瓶观逡逑音(图8)则是右手曲肘约30度,手持净瓶于胸前;左手下垂微弯,手拿念珠。逡逑这三处净瓶观音造像在造型和神态上都即为相似,值得深思。因本文研究有限,逡逑此处不作详述。逡逑1261同上,第258页。逡逑2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羡林;原始社会风俗残余——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J];世界历史;1985年10期



本文编号:2601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601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