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动漫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本文关键词:浅议动漫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摘要】:被称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以数码娱乐、卡通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媒体和主题乐园等为表现形式的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公众新的精神生活和快乐源泉,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它是一种典型的凭借现代高科技手段和优势智力资源巧妙创新创造而形成的知识经济产业。
【作者单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动漫旅游 创意产业 产品开发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迫切需要从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于是,一种调节身心、轻松愉快的城市休闲和个性化的创意娱乐活动——动漫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被称为“21世纪最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建;;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2 李亚兵;;国内外主题公园旅游研究进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J];企业经济;2009年08期
4 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范嵘;;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长江;程道品;;四川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喻翠玲;;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贾丽学;郑欣;杨晓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趋势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张慧;;旅游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喻翠玲;;英美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2期
6 梁强;罗永泰;;天津市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考[J];城市;2009年11期
7 龚巧林;陈惠芬;;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1期
8 褚劲风;郭振东;崔国;;长三角发展创意旅游的理论背景、发展类型和潜在能态[J];地理教学;2010年15期
9 刘晶明;;论知识产权法中动漫角色之界定与保护[J];法学杂志;2012年03期
10 马亮文;;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煦;;国内文化创意园区存在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探讨——从南京“西祠街区”说开去[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许惠文;;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A];融合·创新·发展——数字博物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13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炯;艺术区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刘登佐;创意经济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段军芳;生态约束机制下创意产业聚集的组织演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汤筠冰;跨文化传播与申奥片的国家形象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9 侯博;基于资源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李川;我国创意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王文娟;中国主题公园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寅孜;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大都市政府作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张功让;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曾向心;文化创意产业中版权代理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金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政府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陆蓓;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磊;基于旅游资源解构与整合的旅游发展新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江燕;中国主题公园发展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宋威;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城市创业文化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2期
2 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3 徐琳;董锁成;艾华;齐晓明;王培县;;大旅游产业及其发展的影响和效益——以甘肃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4 陈萍;;基于影视剧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与实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董观志;深圳华侨城旅游客源分异规律的量化研究[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6 黄华南;;试论旅游目的地节庆营销策划与实施[J];金融经济;2007年10期
7 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年06期
8 李舟;深圳华侨城2000年游客调查分析研究——兼析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9 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年01期
10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娟子;[N];中国旅游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志;鲜乔蓥;;旅游文化功能转换与旅游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转型[J];山花;2008年11期
2 李玉明;王丽萍;;历史:旅游文化的“魂”[J];大家;2011年02期
3 黄正和;曾章琴;;四川更加美丽 60集大型旅游文化系列电视片《中国·四川依然美丽》主题歌[J];歌曲;2012年02期
4 尹汝龙;周静莉;;河北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通俗歌曲;2012年08期
5 赵爱华;论21世纪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6 韩福文,罗岩;试论先进文化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马晓京;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崔永哲;民族旅游文化与经济效益及其内在联系[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9 喻学才;旅游文化研究二十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谷一明;旅游文化中的跨文化交际[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华;;以旅游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2 郑焱;李朝军;;旅游文化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波;;南京六朝旅游文化发展之我见[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兰宗荣;;略论古代闽北的旅游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朱光媛;;浅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文化建设[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郝建平;;关于包头市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芳宁;;乡村旅游文化初探——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8 仲高;;打造龟兹文化品牌提升库车旅游文化品位[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杜一力;;传承霞客精神 建设新时期旅游文化[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10 杨新华;杨国庆;;刍议莒地旅游文化的底蕴及前景[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冰凌;大力加强旅游文化建设[N];阿坝日报;2005年
2 山姗;提高旅游文化品位[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桓占伟;人文景观与旅游文化载体[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郭胜;旅游文化塑造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张华;努力发掘和倡导旅游文化[N];中国特产报;2003年
6 师振亚;旅游文化的雅与俗[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李永林;浅谈旅游文化特色建设[N];云南日报;2000年
8 曹玉成;兰州“相中”旅游文化[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记者 刘文凤;为旅游文化宣传献计策[N];安阳日报;2006年
10 牛元 白祥;第三届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再添三大亮点[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琳;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体系探讨[D];兰州大学;2008年
2 夏正超;旅游文化学课程内容整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志颐;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学娟;临沂市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定位与开发[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迟妮娜;青岛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向春;民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桓占伟;佛教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畅;鄂尔多斯市旅游文化发展与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张秋娟;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竞合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曾玮;电视传播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导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6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05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