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化、网络化对我国优秀文化产品传承的重要意义——以动漫产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为例
本文选题:中国传统文化 切入点:数字化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孕育着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传统。保护好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发挥动漫产业在传统文化宣传、普及、继承和弘扬方面的作用。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connotation, broad and profound, with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regnant with the lofty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national integrity and fine moral tradition,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 To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digital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o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animation industry in propagating, popularizing,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傅宏波;;动漫产业:日本经济亮点[J];观察与思考;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静;杨雪;刘文静;王凌;;管中窥豹:从日本动画浅谈日本文化与民族性格[J];海外英语;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季勇;中国动漫服装品牌推动力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永海;“法性论”与“本无说”——“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之二[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5期
2 许金声;;从“人格三因素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J];学习与探索;1986年04期
3 许金声;;从“人格三因素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J];云梦学刊;1986年02期
4 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论[J];求索;1987年04期
5 张永泉;他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土壤——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J];鲁迅研究月刊;1987年02期
6 魏承思;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J];社会科学;1987年10期
7 王国文;;甘肃省哲学学会召开1986年年会[J];哲学动态;1987年01期
8 张慧彬;;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特点[J];学习与探索;1987年05期
9 冷德熙;;“儒学与传统文化”讲习班纪言[J];哲学动态;1988年01期
10 苏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丛书印象散记[J];文学评论;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燕良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社会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翁春萌;;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讨[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4 赵波;;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与中华“大一统”思想[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于承武;;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张玉龙;;传统文化与建设新文化[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9 佐斌;朱小芳;;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朱小芳;佐斌;;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谈传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2 潘岳;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N];中国审计报;2006年
3 刘修兵;年味怎样才能浓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丁杨;林谷芳:以禅心读天地大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刘成军;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镜头影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记者 钱炜;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N];科技日报;2007年
7 沈静芳;握住文化之手[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刘增禄 胡春燕;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及现代价值[N];青岛日报;2007年
9 赵笛;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热的背后[N];青岛日报;2007年
10 刘琼 吴焰;文化传播,要市场更要品位[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春鹰;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7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赵宏志;中国个性伦理的萌发与展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2 赵晶;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3 冯雪;张炜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萍;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翻译活动[D];河海大学;2007年
5 李思;媒介推动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海翔;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文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盛;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变”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之影响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10 封丽金;试论泰国华人族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2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64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