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动漫化
本文选题:电影动漫化 切入点:动漫电影化 出处:《电影文学》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当今动漫文化的影响下,电影越来越多地借用动漫元素来丰富自身,但后现代的解构思潮使得社会文化产品流于浮泛,中国电影的动漫化尝试在此背景下走向偏重技术化的极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电影作为一种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方式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因此,必须有效地吸收动漫元素来丰富自身,使电影与动漫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电影的动漫化才能有更深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day's animation culture, the movie more and more uses the animation element to enrich itself, but the post-modern de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trend makes the social culture product flow to float, In this context, the attempt of animation in Chinese film tends to the extreme of emphasis on technology, which to some extent dispels the value meaning of film as a way of observing the world and thinking about life. Must absorb the animation element to enrich oneself effectively, causes the movie and the animation to produce the good interaction relations, the movie animation can have the deeper development, but not just a flash in the pa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9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子华;;论戏剧冲突与人生双极性的同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冯广东;意与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赵悦悦;周彬;;科技创新的真善美价值取向解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杨惠;;情感的想象和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杨六荣;;走出房间意象的女性漂泊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李金梅;;再思文艺美学之“存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张丹;;女性心理世界的隐痛——解读陈染《私人生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余萍;汪yN;;冷色中的春意 春意中的希望——浅析电影《立春》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把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典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梁笑梅;;20世纪巴蜀文学地域的空间形态研究层序[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张大为;;文学的诗化与诗学的重构:走向一种真正的后现代主义[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玉石;;郭沫若关于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下)——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蔡震;;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与我国文化传统的关系[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7 黄侯兴;;闻一多郭沫若前期诗论比较[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8 韩立群;;从人物塑造看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9 何振良;;试析晋江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文辉;;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场面布局艺术[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2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4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胡玉伟;“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爱中;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丽军;想象农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殷海卫;《苕溪渔隐丛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丁奇;纪念性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赵捧莲;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亚芳;边塞行吟曲 心灵咏叹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陈;《山海经》神话叙事探研[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安旭;大众的破坏行为和园林设计浅探[D];中南林学院;2004年
8 李前平;突围与嬗变:90年代军旅话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洋;《文心雕龙》意象说微探[D];郑州大学;2003年
10 赵霞;走进象征的森林[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亚先;李紫琼;包文泉;;王家卫的电影叙事美学[J];新闻爱好者;2011年14期
2 王倩文;;后现代语境下看鲁迅的《故事新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3 王飞鸿;;死亡之后现代式表达——《五号屠场》中的死亡观[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何健;;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史诗小说”——以阿来《格萨尔王》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江苏青年学人[J];江海学刊;2011年04期
6 刘超;;从叶兆言的《后羿》看后现代语境下的“重述神话”[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7 马德生;;后现代语境下文学宏大叙事的误读与反思[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8 朱思虎;;表意的焦虑——文学性思维的价值祛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伍茂国;;叙事伦理与伦理救赎[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10 赵伟东;;论华语电影传播的后现代性流变[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威;;标准的缺失——关于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标准问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尹鸿;;轻之惑: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龚莉萍;;试论后现代文化语境对中国电影的影响[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罗骞;;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话语及其限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5 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6 曹q;;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性图像”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7 关勰;;后现代语境: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时代契机[A];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广西卷)[C];2010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静美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后现代语境中组织制度的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胡水君;后现代语境下的法律与正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费多益;后现代语境:科学哲学何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马也;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N];文艺报;2004年
5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胡继华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历史究竟是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方向博士后 姜申;手机文学:全媒体时代的文化畅想[N];光明日报;2011年
8 莱笙;诗人的审美角色[N];文艺报;2009年
9 ;文学与身体:为什么写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陆薇;以哥特叙事烛照华裔美国文学[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幸洁;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燕;后现代语境下的认同建构[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贾玉树;理性与可能世界[D];山西大学;2009年
8 胡景敏;现代知识者的忧思之旅[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9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西子;后现代语境中的我国电视选秀[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玉芹;后现代语境下的成衣装饰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梅海艳;后现代语境下的姜文电影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彤;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覃善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学文学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春青;网络时代的恋人絮语:关于网络电影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张志芳;后现代语境下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熊墁;喜剧的形态变异[D];浙江大学;2007年
10 侯代芬;后现代生存困境中的悲剧精神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4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64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