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偶像、动漫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8-04-13 01:35

  本文选题:动漫 + 偶像 ; 参考:《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9期


【摘要】:本文对中国动漫业的发展现状做了描述和研究,同时剖析了国内外青少年喜好的动漫文化与偶像崇拜现象产生的作用、影响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和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nimation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influe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nimation culture and idolatry, which are preferred by young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n this basis,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阳柳青;韩振华;;论动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青年探索;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理[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杨丽慧;接受美学理论渊源及其对教育的新启示[J];兰州学刊;2004年03期

3 孙湛宁;流行文化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化历程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9期

4 苏令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辨析及其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7期

5 万美容;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维莉;动画与未成年人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林楠;大学生道德教育接受心理研究——兼论大学生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卫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宏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夏叶;青少年主流阅读倾向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8 蒋蝉米;当代大学生动漫消费动机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9 张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10 关妍;港澳台青少年国情教育电视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振华;青少年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郑薏苡;少年儿童动画片观赏心理的调查研究[J];兰州学刊;2002年02期

3 马德峰,胡杰容;我国青年社会化研究评析[J];青年研究;2000年07期

4 贺雯,彭聃龄;儿童电视动画片播放效果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社会学家呼吁正确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J];中国健康月刊;1996年06期

2 岳晓东;青春偶像崇拜透视[J];天涯;2000年03期

3 洪眉;;偶像崇拜[J];艺术评论;2007年04期

4 ;偶像崇拜PK文化母亲 文化与信仰危机:谁才是我们崇拜的偶像?[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年09期

5 谢宏忠;偶像崇拜与青少年社会化[J];青年探索;2001年06期

6 胡英琢;面对追星少女[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1期

7 杨雄;;核心价值、信仰与青春偶像[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7期

8 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年07期

9 田志凌;谁曾让我们感动——60—90年代中国偶像谱系[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4年10期

10 张海青;齐鑫;;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分析[J];河南农业;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娟子;;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凡卓;;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许双春;青少年缘何爱追星[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沈杰;审视“追星”热[N];光明日报;2002年

3 采写 本报记者 彭之丹;今天的孩子崇拜的偶像是谁?[N];贵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扬;考量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程式”[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赫;透视追星文化现象后的现代偶像崇拜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小立;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杨爽;互联网影响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文娟;偶像崇拜对青少年体像及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0年

5 佘婧菁;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汤达双;在校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问题探析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庆;当代在校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申;御宅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谢海欣;“中国式选秀”的社会心理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邹芙蓉;职业粉丝健康化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2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742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