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数字狂欢中的国家形象传达——《EVA》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文化比较

发布时间:2018-04-24 16:16

  本文选题:国家形象 + 产业价值 ; 参考:《当代电影》2012年08期


【摘要】:电子技术与影像技艺的进步,使数字狂欢变成了现实。动漫的影像传播以其直观与想象的双重优势参与了国家想象共同体的建构。2010年,中国以385部国产动画片的数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动漫作品作为对外传播和交流的新载体,表现出了旺盛的成长力。通过对《EVA》与《喜羊羊与灰太狼》两部作品文化谱系的解析,了解动漫影像在构建国家想象共同体时的特征。从产业拓展与价值愿景两个维度寻求文化自觉与国家形象传达的路径。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image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digital Carnival a reality. The image transmission of anime and animation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imagination community in.2010 years with its dual advantages of intuition and imagination. China replaced Japan with the number of 385 domestic animated cartoons and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animation. The new carrier of the flow shows strong growt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pedigree of the two works of and the "happy sheep and gray wolf >", we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imation im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imagination community.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industrial expansion and value vision, we seek the path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national imag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支菲娜;;产业巨轮的文化历程:日本动画产业现状分析[J];视听界;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雯倩;;中日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比较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2 陆霄虹;郑奇;;论艺术产业中核心艺术的产业化[J];装饰;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永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及国外经验启发[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赵小波;欧洲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俞玮娅;视觉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漫画艺术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5 蔡亚南;日本动画产业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刘晓彬;中国工业化中后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丰;扶桑之花画中绽[D];南昌大学;2010年

2 潘惠敏;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日本民族审美特质[D];暨南大学;2011年

3 方永强;湖南拓维手机动漫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林亚玲;日本动画电影的传播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震世;基于集群化视角的天津动漫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景青波;湖南哆咪七彩动漫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苏琼;历史的审视:中国动漫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戴晓林;我国动画产业链构建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吴睿;日本漫画期刊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雯倩;中日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静;;透过国产公安题材作品看国家形象的误读与重构[J];电影文学;2007年11期

2 金花;曹鹃;;关于“文艺作品中的国家形象”[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2期

3 张海君;;论电视剧中国家形象之塑造——以《八百里洞庭我的家》为例[J];当代电视;2010年07期

4 董立军;;展馆设计指向国家形象[J];美术观察;2010年09期

5 陆高峰;;《苹果》事小 国家形象事大[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7年05期

6 ;什么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标志象征——由“中华龙”引发的思考[J];科技智囊;2007年10期

7 章柏青;贾磊磊;;导师点评[J];当代电影;2009年01期

8 孔新苗;;中西美术交流与“国家形象”[J];美术观察;2009年03期

9 李金宝;王惠生;;体育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与策略[J];电视研究;2009年10期

10 彭晓梅;张瑞坤;;浅析电视传播内容对国家形象的塑造[J];电影评介;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晓红;;奥运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倪建平;;国家形象塑造和中国对非洲政策:和谐文化传播的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陈世瑞;;危机情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以汶川大地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5 倪建平;;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爱晖;万兴伟;;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体制机制创新——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旭辉;;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媒介因素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汝东;;论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宗教修辞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斌;杜婕;;北京奥运战略与国家形象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国尼斯大学MBA、旅游地产策划专家 徐国辉;旅游:中国软力量传播的硬力量[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田建明;陪阿尼帕妈妈拍摄“国家形象片”[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特约撰稿 凌雨;中国海外营销自己[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艺延;文艺界人士呼吁:关注文艺作品中的国家形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永钦;满足群众需求 传播国家形象[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尹鸿;电影要柔性塑造国家形象[N];人民日报;2009年

7 苏丽萍;专家研讨“文艺作品中的国家形象”[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郭人旗;打造“文化塔尖” 宣传国家形象[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石一宁;塑造国家形象 提升国家软实力[N];文艺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孙崇鸽;反腐败与国家形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阳;国家形象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陈丽;当前美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歪曲及我们的应对[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县祥;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D];浙江大学;2011年

6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胡斌;何以代表“中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李凯;全球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宋莉涛;试析媒体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玲玲;《人民日报》镜像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琨;中国电影中国家形象建构的问题与策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彦;试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董坤;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的国家形象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何亚伦;台湾地区媒体对中国大陆国家形象之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6 程亚娜;传媒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提升国家形象的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常宁;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中国形象建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9 侯春鹏;中青年外交的理论、实践与中国的战略应对[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10 李海宁;后奥运时代西方主流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7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797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