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动画受众分析
本文选题:电视动画 + 受众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电视动画的受众是指电视频道上播映的动画片的接受者。对研究电视动画受众的研究,是进一步研究电视动画的制作技术以及保有本土民族文化和传播本土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从美学,主要以接受美学为主,研究受众对电视动画的接受模式以及审美。从心理学研究受众对电视动画的心理上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以及按照受众大群体中个体与个体所存在的共性与差别进行分类,这些分类往往指定了电视动画的类型。电视动画受众的接受是电视动画作品的存在意义。
[Abstract]:The audience of TV animation is the receiver of cartoons broadcast on TV channels. The research on the audience of TV anim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further study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V animation and to retain the native culture and spread the native culture. From aesthetics, mainly to accept aesthetics, research audience to TV animation acceptance model and aesthetic. From the psychology research audience to television animation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nd acceptance degree. And classifying according to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individual and individual in large audience group, these categories often specify the type of TV animation. The acceptance of TV animation audience is the existence significance of TV animation work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佳莹;;论动画艺术形式与主题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2 刘晖;;从文本角度看电视剧对受众的说服效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07期
3 辛允香;;电视纪实片如何让受众感受真实[J];当代电视;2011年07期
4 段宏鸣;;从京剧《西厢记》看受众的婚姻观[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5 田华;;迎合受众的体育海报设计定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刘莉;戴臣军;;解析英语演讲中的“以受众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李华麒;;不同受众需求的服装效果图教学课程探析[J];装饰;2011年08期
8 凡智慧;;铁臂阿童木[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3年09期
9 崔银河;;试论广告美学与受众审美接受[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10 江山;王京菊;车岩鑫;;塑造民族特色的电视动画角色[J];当代电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春容;;科技期刊互联网发展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马利;;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A];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方晓红;;经济信息在苏南农村的传播现状调查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赵自然;;小议“过度效应”[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叶丹;;在颠覆传统中创新未来——谈媒体内容管理的发展方向[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升民;陈素白;;社会意识的表皮与深层——中国受众广告态度意识考察[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童菲;;信息·均衡:“议程设置”与“沉默螺旋”的博弈解读[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占莉芳;武文颖;;虚拟的悖反——关于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反馈机制有效性的思考[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吴庚振;郭芳;;“超女现象”的受众心理分析[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梁凤英;高曼霞;陈实;;受众接受心理与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探究[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元章;直接受众近10万人[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程霞;让新闻热线“热”起来[N];长治日报;2009年
3 梁新梅 山西大同人民广播电台;站在受众角度准确把握金融新闻定位[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媒体贴近受众,真“给力”[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张帆 赵越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3G风暴”中的受众认知与接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光明网记者 辛忠;受众欢迎“阳光”微博[N];光明日报;2011年
7 宋磊;6至11岁动漫受众最“值钱”?[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张玉洪;媒体CRM:以受众为本[N];中华新闻报;2003年
9 谢焕权;媒体,,请别“忽悠”受众[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苏晓春 施扬;一切为了受众[N];浙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春林;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研究——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D];四川大学;2004年
3 周葆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姝;面向信息时代波普建筑信息传播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林毅;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西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强;融合媒体的受众采纳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珂;电视动画受众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文娟;论新闻的“民本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朱鹏虹;电视节目形态的市场效应与调节[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兰天;论新时期典型报道的发展与变革[D];南昌大学;2008年
5 曹徐岚;恩施地区新闻传播事业与地区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朱志宇;从受众心理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王文娟;从IMC视角分析新闻媒介营销[D];广西大学;2007年
8 郑志明;从修辞的角度重新思考法庭辩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志华;消费文化背景下网络广告设计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刘玉芝;我国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3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92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