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当代影视动画图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10:31

  本文选题:当代 + 影视动画 ; 参考:《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以分类的方法,从当代影视动画图像特征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结分类,首先阐述了在当代动漫兴起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影视动画图像研究的现状以及在图像时代到来的大环境下,对当代影视动画图像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文从动画图像与其它类型的比较说起,从动画图像与静态图像,动画图像与影视动画图像,动画图像与文字虚拟图像三个方面,来阐明当代影视动画图像与其它图像艺术“假定性”的差异,以及当代影视动画图像的优势和对其它图像艺术优点的吸收和借鉴。 再次,本文从影响动画图像特征形成的因素来说明动画图像特征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孤立、形式的问题,它实际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写照。主要从影视动画图像技术的发展过程的受制性、协作性、衍生性、承载材质变化及构成元素的变化,当代科技下多学科技术、比特效应、媒体传播技术的影响、其它因素的影响几个方面,来阐述影视动画图像在当代特定的大环境下,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符号,必然在材质变化、承载媒体、传播方式、表现内容上,会有所发展和体现,从而改变其已有的特征和内涵。 最后,本文对当代动画图像特征进行了总结,从形态内特征的拓展无尽性、凭借投射性、预期判断性,内容特征的高度假定性、强烈渲染性、暂存时空性,精神特征的集体梦幻性、精神宣泄性、颠覆精英性三个方面九大特征,对当代动画图像特征进行了总结,阐述其在当代社会,其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时代烙印更加强烈,形成了特有历史时期的艺术面貌,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科学、技术、文化等各种心理。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contemporary film and television animation. First,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video animation image is discus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contemporary anim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film and TV anim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the image.
Secondly, from the comparison of animated images and other types, from three aspects: animated images and static images, animated images and film and animation images, animated images and text virtual image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temporary film and TV animation image and other image art "presumption",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emporary film and TV animation images. It absorb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artistic advantages of the image.
Thirdl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formation of the feature of the animation image from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feature of the animated image. It is not an isolated and formal problem. It is actually a portray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It is mainl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deo animation image technology, which is subj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and animation image technology, the cooperation, the derivative, the change of carrying material and the change of the elements. The influe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technology, bit effect, 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gen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laborate the film and TV animation image in the contemporary specific environment, as a cultural symbol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is bound to be developed and embodied in the change of material, carrying media, transmission mode and expression content. Change its existing features and connotations.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animated images. From the inexhaustible features of the featur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aspects: projectile, predictable, highly presumptive, highly exaggerated, temporary, temporal and spatial,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spiritual catharsis and subversion of elites. In the present society, it is summarized that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prominent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brand of the times is more intense, the artistic appearance of the unique historical period is formed, and the special psycholog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is reflected in an era.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向英;;影视动画的创作元素解析[J];魅力中国;2009年31期

2 周青奇;;高职影视动画专业教育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8期

3 徐中潞;对当代社会民谣的探析及伦理思考[J];道德与文明;1992年02期

4 袁吉富;邓小平的当代社会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3期

5 ;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J];体育函授通讯;2000年04期

6 明平;;《当代社会——社会学的综合分析》[J];哲学动态;1988年11期

7 苏恪文;当代社会职业道德对经济效益增长的积极作用[J];道德与文明;1993年04期

8 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2001年11期

9 陶雯;;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J];电影评介;2009年16期

10 李波;周欣杰;;浅论影视动画的运动表现[J];电影文学;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应超;;简论道教教义与道教承传及其和当代社会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国艳;;当代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现状及建设构想[A];2003全国家畜内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丁东红;;当代社会哲学的两个前沿问题[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4 姚君喜;;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传播失衡与传播控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吴东海;;基层博物馆与当代社会:机遇·挑战并存[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李从生;;中国孝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潘志成;;传统权威与当代少数民族村寨社会控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杨韶刚;;心理学在多元、多样、多变的当代社会中的道德使命[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萧前南;;论数字档案馆建设[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吴高彬;;博物馆与当代社会[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军科 ;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发展观[N];浙江日报;2004年

2 孔明安;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的理论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中国音乐与当代社会[N];解放日报;2004年

4 ;当代社会史是国史研究亟待拓展的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李利军;浅议电子商务对当代社会的影响[N];云南经济日报;2003年

6 ;高科技与当代社会发展[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7 陶东风;当代社会为何“身体”泛滥[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孙振华;当代社会的身体寓言[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白刚 张荣艳;当代社会发展的三大理论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高惠珠;融民族传统伦理于当代社会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立忠;当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玉霞;中国当代言情小说女性原型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珂;当代影视动画图像特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松;当代社会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戴传舜;动画文化及其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淑允;影视动画美术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向涛;当代农民工文学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阳;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历莉;当代社会汉族服饰习俗变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洛;中国影视动画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韩欲立;当代社会发展动力观的科技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蕾蕾;影视动画中的民族元素[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4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924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