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东亚国家动漫产业国际分工模式探析——基于生产分离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0-05 14:5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动漫产业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东亚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日本建立了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主,政府间接支持为辅的发展模式;韩国选择了国际代工与原创并重的发展模式;中国正向原创为主,国际代工与衍生品开发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变。根据国际分工的生产分离理论,在动漫产品制作前准备阶段选择国际合作制作方式可获取利润的最大化。为促进东亚国家动漫产业国际分工模式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东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在转移动漫产品制作稀缺要素、加快动漫制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通过相互建立战略联盟扩大出口、合作开发动漫衍生品等方面开展国际分工合作。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animation industry, 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formed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ls of animation industry: Japan has established a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mode, supplemented by indirect government support; South Korea has chose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ntract industry and originality, while China is changing to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international contract industry and derivatives development, which is dominated by originality and supplemented by international contract industry and derivatives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separatio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t is possible to maximize profits by choos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production mode in preparation stage of animation prod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animation industry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to change from vertical division to horizontal division,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East Asia should transfer the scarce elements of animation production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base for animation produc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ategic alliances to expand exports,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derivatives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work.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分类号】: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光富;刘应海;;数字创意产业的特征分析[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2 方虹;张帆;;金融危机的贸易传导与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型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方忠;;我国动漫产业赢利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孙迎辰;亚太地区国际分工新特点探析[J];经济前沿;1999年05期

5 张捷;;日本制造业组织结构与国际分工模式的变化——兼论日本制造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动向[J];日本学刊;2007年02期

6 胡超;张捷;;“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演胡超进及可持续性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任志成,马志娟;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6期

8 林俐达;;发展动漫产业是福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然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丘志乔;梅玲;;我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政法学刊;2007年03期

10 陈彦;;如何实现高职动漫教学与动漫产业的有机结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藤田昌久;;国东亚国家脑力社会发展中的差异化与文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郭振东;;静安区动漫产业历史空间演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我国外贸顺差的理论探讨[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张锦河;;加入WTO与新经济背景下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梁超军;;强化自主创新 推进国际合作[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梁超军;;强化自主创新 推进国际合作[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马先仙;;国际分工与我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9 程新章;;中国—东盟国际分工中的合作——基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单江;;加强原创性,,完善产业链——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我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东亚峰会走向惹争议[N];光明日报;2005年

2 葛传红;三重历史焦距下的东亚复兴[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倪念念 南京大学历史系;东亚崛起奇迹的历史求索[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记者 丁宝忠;东亚国家将继续加强财政金融合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尚武;东亚国家为美中贸易逆差“贡献力量”[N];中国贸易报;2007年

6 菲律宾亚洲团结研究所所长 伊斯坦尼斯劳邋博士;东亚一体化:须应对“三C”挑战[N];解放日报;2007年

7 单羽青;世行:东亚下一波挑战来自国内[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贾都强;东亚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张建峰;第三届东亚国家制造业统计专家会议在京召开[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记者郭春菊;第七届东盟财长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的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蒋冰冰;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产业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何耀名;台湾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当地化经营研究——以台湾小五金业厂商赴越南经营为实例[D];中南大学;2004年

6 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陆寒寅;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结构变动研究:供给创新和对称突破[D];复旦大学;2004年

9 闫禹;IT产业国际分工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廖蔚雯;中国原创动漫产业集群成长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文;当今国际分工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朱慧芳;新贸易壁垒对国际分工模式及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张泉;世界工厂的分工模式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4 杨洪杰;论东亚产业分工体系的不平衡性[D];吉林大学;2009年

5 付政伟;试论中国加工贸易[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吕慧;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7 赵蕾;基于价值链基础上谈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张璐璐;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思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杜国红;全球供应链理论及其在汽车产业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樊淑娟;新型国际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3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253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