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卡通化生存:日本动漫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1 00:25
【摘要】:日本动漫作品及其衍生产品作为文化符号在中国的流行,培养了大批青少年动漫迷,卡通化生存成为当今年青一代的时尚生活方式。青少年在消费、欣赏日本动漫作品的同时,日本动漫也反过来塑造了他们,使他们在生活习尚、穿衣打扮和言语交往等方面打上了鲜明的卡通化烙印,对此我们应理性审视、清醒认识、积极应对。
[Abstract]:Japanese anime works and their derivative products are popular in China as cultural symbols, which 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teenage fans, and Katonghua survival has become the fashion lifestyl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ile young people are consuming and appreciating Japanese anime works, Japanese anime has also shaped them in turn, which has marked them with a distinctive brand of katonization in life, dressing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take a rational look at this. Be aware of the situation and deal with it positively.
【作者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分类号】:J9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舒宪;“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宋晖;试论语言学中的潜显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胡霞,罗昕;符号的交际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赵春曦;论中国式英语中所体现的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王化雪;周国华;;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蒙娜·丽莎》[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汤志坚;产品设计语言的传播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薛艺兵;音乐传播的符号学原理[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姚灯镇;论言语交际中的代码偏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王铭玉;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10 夏日光;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三度根据性[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飒;;从符号学角度看汉语的语言信息优势[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2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颜春龙;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洪刚;视觉符号在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基础战术教学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3 王婷婷;符号与月份牌[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梦焱;从形式到意义的追寻[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陶阳;产品语义学及其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徐蕾;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广告中的幽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王阳;国际商务文化中的非言语符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王怡然;论精神信息的结构[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霍盛亚;《达芬奇密码》的逼真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玉红;符号透视:韩国电视剧的文本和诠释[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长篇》征稿启事[J];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2010年01期

2 徐琳玲;;马修和他的消费报告[J];晚报文萃;2010年03期

3 杨茹琼妈妈;;孩子学琴考验家长[J];小演奏家;2010年01期

4 ;想说就说(四十七)[J];琴童;2010年01期

5 杜玲莉;杨小川;;日本动漫《蜡笔小新》折射出的成人心态分析[J];作家;2010年02期

6 李蒙;;成长中的感悟——“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全国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在京举办[J];民主与法制;2010年02期

7 ;全国青少年书法考级工作动态[J];青少年书法;2010年01期

8 ;评级作品选登[J];青少年书法;2010年01期

9 寥石;;“花样少年”李民浩[J];意林(少年版);2010年06期

10 周晓丽;;励志类青少年节目的创作理念与表达——以《中国高校人文地图》系列节目为例[J];电视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2 崔丽霞;叶明泽;;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3 杨宪华;;青少年浪漫关系:研究现状及展望[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5 张理义;宋梓祥;李光耀;涂德华;李宁;陈春霞;徐志熊;;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6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胡松柳;徐向英;许庆勇;刘珊珊;徐建宇;;青少年鼻咽癌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美萍;张文新;;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联系机制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孙钊;赵冬冬;张智君;;青少年肌肉骨骼疾患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曾荣;邹泓;;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艾东;教育青少年要注重方式方法[N];安徽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吕秀丽 特约记者 陈福庭;本市最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丰台诞生[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通讯员 乔晓鹏;共青团工作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N];北京日报;2002年

4 记者 葛秋芳 曲国斌;青少年心理健康亟待关注[N];北京日报;2002年

5 宋薇薇;近七成是团伙犯罪[N];北京日报;2002年

6 夏俊生;闪光的红十字[N];北京日报;2002年

7 实习记者高炜;青少年球员培养成问题[N];北京日报;2002年

8 兵团毛泽东屯垦思想研究会办公室;动员全社会力量 投身公民道德建设[N];兵团日报(汉);2002年

9 特约记者孔繁芝王彩变;山西省档案馆就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细菌战暴行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N];中国档案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聂欣;别拿生命作赌注[N];中国妇女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廷虎;情景识别过程中的信息搜索与整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沈敏;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干预模式系统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庆武;郴州市城区12-14岁学生超重、肥胖和低体重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李恂;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杨正林;人类青少年视网膜黄斑退化疾病基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代祺;我国城市青少年从众、不从众与反从众消费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伟;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青少年特发性慢性胰腺炎相关基因突变的初步筛查[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丽;日本动漫中的“言灵信仰”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陈静薇;日本动漫与中国文化元素[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赖树春;中日孙悟空动漫形象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童sセ,

本文编号:2323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323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