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普法动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普法动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传递的方式已不再仅限于文本,声音、颜色、图像、动作等多种交际模态在构建话语意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交际方式已逐渐呈现多模态化。利用符号资源,构建和传递信息的多模态话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逐渐从文本扩展到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由此应运而生。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符号学上的新型的话语分析方法,其目标是为了探究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符号模态之间是如何相互合作构建完整的意义,从而达到交际目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全民族法律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普法工作的重要构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青少年普法动画作为一种话语体裁,有着明显的多模态话语特点。目前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理学等角度进行,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青少年普法话语本身的研究则很少被涉及。青少年普法动漫的主要目标是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普法动漫是怎样结合多种模态有效地向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的青少年普法动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从而探究它的意义潜势和多模态特点。本文结合了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克里斯和赖文的视觉语法,张德禄的理论框架以及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青少年普法动画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所选取的普法动画进行意义解读。首先,分别对动画中的文本和图像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探究各自是怎样实现其概念意义与互动意义。其次,在意义构建过程中,对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归纳,解读各种符号资源是如何相互作用建构动态的多模态语篇,从而向青少年传递普法信息。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青少年普法动漫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解读,以了解不同模态之间是怎样相互结合构建多模态隐喻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分析框架对青少年普法动画的语篇分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经过本文详细而系统的话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普法动画中,文本模态和视觉图像模态对语篇意义的构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青少年普法动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不单依赖于文本模态,而是各个模态间的相互合作,并基于受众的个人认知和经验。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国内青少年普法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青少年普法动画制作者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模态实现最佳的表达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对普法动画的多元识读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青少年普法动画 多模态话语分析 意义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5-6
- ABSTRACT6-9
- 摘要9-13
- LIST OF ABBREVIATIONS13-16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6-2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6-17
- 1.2 Research Rationale17-18
- 1.3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8-19
- 1.4 Data Collection and Methodology19-20
- 1.5 Film Segmentation Method20-21
- 1.6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21-2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3-33
- 2.1 Introduction23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JLE23-26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MDA26-32
- 2.3.1 Western Studies on MDA27-29
- 2.3.2 Domestic Studies on MDA29-32
- 2.4 Summary32-33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3-49
- 3.1 Introduction33
- 3.2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33-37
- 3.2.1 Ideational Function34
- 3.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34-37
- 3.2.3 Textual Function37
- 3.3 Visual Grammar37-44
- 3.3.1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38-40
- 3.3.2 Interactive Meaning40-44
- 3.3.3 Compositional Meaning44
- 3.4 Zhang Delu’s Synthet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MDA44-45
- 3.5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45-47
- 3.6 A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JLEAnimations47-48
- 3.7 Summary48-49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HE MULTIMODALITIES IN JLEANIMATIONS49-79
- 4.1 Introduction49
- 4.2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Verbal Modality of JLE Animations49-58
- 4.2.1 Ideational Meaning Construal through the Verbal Modality49-54
- 4.2.2 Interpersonal Meaning Construal through the Verbal Modality54-58
- 4.3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Visual Modality of JLE Animations58-74
- 4.3.1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Construal through the Visual Modality58-65
- 4.3.2 Interactive Meaning Construal through the Visual Modality65-74
- 4.4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Modalities of JLE Animations74-78
- 4.4.1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74-76
- 4.4.2 Non-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76-78
- 4.5 Summary78-79
- CHAPTER FIV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METAPHORS IN JLE ANIMATIONS79-91
- 5.1 Introduction79-81
- 5.3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n JLE Animations on DrugsPrevention81-86
- 5.4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n JLE Animations onNet-addiction Prevention86-90
- 5.5 Summary90-91
- CHAPTER SIX CONCLUSION91-96
- 6.1 Introduction91
- 6.2 Major Findings91-93
- 6.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93-94
- 6.4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94-96
- REFERENCE96-101
- APPENDICES101-106
- Appendix A101-106
- Appendix B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张志敏;;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曾庆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性及其作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年02期
4 蒋婷婷;;多模态隐喻建构的认知初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年02期
5 李力;;幽默的多模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明瑶;谢莉;;论多模态隐喻的认知和情感说服功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小梅;;多模态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北方文学(下旬);2012年11期
8 王娣;陈海庆;;多模态语篇中模态间的协同关系[J];知识经济;2013年09期
9 杨旭;汪少华;;电视广告音乐的多模态隐喻机制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03期
10 陈金莲;;多模态语篇的接受美学价值取向[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东;谷珍;杨燕平;白鹤;;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赵贤;;多模态基底系统性质研究[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友安;胡云安;周绍磊;;Hammerstein系统的多模态模型及其两步辨识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钟若飞;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SZ-4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处理与应用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俊辉;李文政;李学军;;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设计与肿瘤精确治疗[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9 孟祥亮;史元春;杨欣;;基于分层原语的多模态输入统一访问接口[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在SZ-4飞船模拟验证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罗绵卫 王建成;中国航天科工高分专项实现零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1年
3 记者 刘钊 通讯员 唐世浩 刘瑞霞;三维大气体可视技术取得初步突破[N];中国气象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莹;多模态语篇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2 周燕红;幽默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于萍;购物网站的多模态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周娜;语文课程中的多模态素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邵爽;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苗苗;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裴晓娜;多模态奥巴马竞选海报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窦红双;话语的多模态性:理论与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龙艳琴;汉语房地产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10 袁艳艳;动态多模态话语的模态协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普法动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9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