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动漫品牌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日动漫品牌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美、日动漫产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体系,并且各自具有鲜明的品牌特征。本文剖析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动漫品牌,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并结合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指出中国动漫产业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受众为基础,精心创造作品,凸显品牌特色,再通过整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播。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动漫 品牌 受众 内容 整合
【基金】:四川动漫研究中心《动漫品牌的文化研究》(项目编号:DM201309)
【分类号】:G114
【正文快照】: 2013年中国制作完成的电视动画片共358部204 732分钟。在产量上我们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然而遍观中国动漫市场,除了“喜羊羊”之外,你是否还能找到其他的知名动漫品牌?“蓝猫”曾经红极一时,却也在市场化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每年广电总局推荐的上百部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反思——关于“喜羊羊”的新思考[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2 郑菁菁;媒体产品分销体系的整合营销传播——基于贝塔斯曼营销策略的分析[J];新闻界;2005年03期
3 蔡罕;郭鉴;;传播:企业文化研究的新视角[J];新闻爱好者;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晓君;;“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浅论官本位文化与文学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黄庆强;;从歌舞伎《忠臣藏》解读日本人生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闫艳;;论日本人的“忠孝”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步朝霞;;从负罪感中解脱——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的跨文化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关健,李庆霞;文化的构成与文化冲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6 牛翠萍;;透过日本文化看日本外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7 王学松;竞争意识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严婧琨;;日本国民性格矛盾性及成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郭力;;浅谈授受表达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文兵;李金齐;;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处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雯霞;;再读《菊与刀》——看其现实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少东;;破解中日互信中的制约因素[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项炎;;明治宪法宪政模式选择的内在原因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5 武锐;鹿鸣昱;;莫言小说《蛙》在日本的译介优势[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3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英;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德永;国际传媒集团的成长与变革[D];复旦大学;2011年
7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梁若冰;毒品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4 张闻笛;从日本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形成透视日本法律移植[D];吉林大学;2011年
5 白艳;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鲁林;“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海元;日本通俗文学的集大成之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晨;虚幻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绍荣,许重光;跨越式发展的哲学思考[J];吉林地质;2001年04期
2 柳斌杰;跨越式发展是中国西部的唯一选择——为《跨越式发展干部读本》序[J];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4期
3 何成;论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肖秀荣;社会生产力跨越与西部的跨越式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刘庆慧,周松青,叶明,谢涛,宋朝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03期
6 王小刚;关于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海艳;试论我国生产力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陈静;世界历史的形成与中国的跨越式发展[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杨明洪;;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治藏诉求与政策回应[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10 布青沪;;文化软实力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服务的硬道理[J];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杨润钰;;切实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宁东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洪虎;;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 推进和实现吉林跨越式发展[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3 凌辉;;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徐鸿武;;前言[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5 屈本礼;;实现郑州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思考[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6 刘桂斌;;发挥现有优势 创新比较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吕子静;;抓住根本 顺应形势 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3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胡晋源;;科技创新与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毛晓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玉千;王进成;;实现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军邋若胜;围绕“三个转变”服务跨越式发展[N];厦门日报;2007年
2 江曙曜邋黄怀;以良好政风推进跨越式发展[N];厦门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郑一清邋本报记者 黄怀;营造良好氛围 服务跨越式发展[N];厦门日报;2007年
4 张小燕;携手支持跨越式发展[N];厦门日报;2007年
5 记者 周永源;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 推进彝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N];云南日报;2007年
6 丛春华;在跨越式发展中做“五个表率”[N];丹东日报;2008年
7 康金明丹东市委党校;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解放思想[N];丹东日报;2009年
8 记者 车莉;抢抓“洗牌”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N];长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蔡晓华;当好凉山跨越式发展的践行者[N];凉山日报(汉);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切实抓住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主题[N];西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原永胜;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周虹;转轨时期中国虚拟经济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洋;国外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及中国企业的选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李爱琴;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李丹;城乡结合部小学跨越式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崔振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分析[D];山西大学;2009年
5 杨在峰;跨越式发展的哲学透视[D];湘潭大学;2004年
6 庄德林;中部崛起背景下安徽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陈浩;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海艳;论中国生产力的可持续性跨越式发展[D];湘潭大学;2006年
9 董苒;新经济生成机制及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吴云;从信息化角度看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97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59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