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本文关键词: 彼普艺术 大众 大众传媒 抽象表现主义 85新潮美术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波普艺术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二十世纪 的五、六十年代,其政治制度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社会 现实如“冷战”、“大众传媒”等都引发了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新的讨论, 而体现在艺术中的明显的结果就是波普艺术的出现。波普艺术揭示了 西方六十年代一种必然的社会特征和文化氛围。 达达艺术最早开始注意到广告给艺术带来的潜力,他们采用一种 诙谐的拼贴手法来表达其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观点,,达达的美学思 想及其对于现成品的利用都给波普艺术以极大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主题内容扎根于日常生活,大众传媒和其它的时代特 征,如明星、设计、可口可乐等社会现象都对波普艺术产生了决定性 的影响,它们改变了艺术所产生的环境及艺术定义,而原来那些传统 的美学,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艺术。波普艺术通过把日常琐 物和现成品引进艺术领域而丰富了艺术史。 早期波普艺术的主旨是用一种客观化的艺术去反对日益空泛和矫 揉造作的抽象表现主义,那种深思熟虑的抽象被对于物质本身的兴趣 所取代。波普艺术用现成品来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用情感来反对理智, 用现成品来反对观念艺术。 波普艺术几乎在英美同时出现。英国波普艺术因为稍早出现而被 视为“波普之父”。伦敦的“独立派”最早开始从事此项艺术。以汉 密尔顿为首的“独立派”给波普艺术下了这样定义:它是一种流行的、 短暂的、可消费的、低投入的、批量生产的、针对于年轻人的、诙谐 的、性感的、噱头的和能产生最大商业利益的艺术形式。 英国波普产生于对新时代的理解,且由于英国的人文主义传统, 英国的波普艺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抒情性。英国主要的波普艺术家 有汉密尔顿、霍克尼、基塔齐、布莱克、菲利浦等。 美国波普是时代的理所当然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作为抽象表现主 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2 义和欧洲艺术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是美国时代脉搏的体现。 美国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以劳叫B格和贾 斯琅为代表的新达达主义;二是具有纯正商业味和广告风格的波普艺 术,如沃霍尔和韦塞尔曼、罗森奎斯特等的艺术;第三个阶段是自70 年代后,美国波普艺术对社会问题如:政治、种族、性和 Al>S等的 关注日益强烈,而且这一阶段的波普艺术风格较为丰富,加入了如哈 林的涂鸦艺术和昆斯的艳俗艺术等。 1985年劳中伯格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他的波普艺术,就在同年 “85新潮美术”运动拉开了序幕,这个运动持续了“五·四”运动 的反叛精神,它更是一场精神上的乌托邦,它的前卫性主要体现在它 对于各种唯美、伤感的学院主义的英勇反抗以及对中国美术的终极关 怀上。 中国的波普艺术开始于“ 85新潮美术”,但为当时亡也仅仅是吸 收借鉴西方的一个手段,因为没有充分发展的大众文化为基础,所以 称之为“前波普阶段”。 1989年的“现代艺术展”是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水岭,从那 时起,“政治波普”走上了前台并引发了一股波普热,它之所以成为 热点的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批评家极力鼓吹波普艺术是和国际艺坛接 轨的捷径;二是部分西方政治势力的需要。 自 1995年开始,中国的波普艺术中也出现了“艳俗艺术”,它对 大众的物质利欲和精神信念进行幽默调侃,同前一阶段的波普艺术相 比,“艳俗艺术”更加关注的是个人艺术语言和技巧,而不再仅仅是 内容如何。这也是中国波普艺术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Abstract]:Pop art is a typical Western phenomenon.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ve, 60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its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reality, such as the "cold war", "mass media" and so on, it has triggered a new discussion about art and life.
The obvious result of the art is the emergence of pop art. Pop art reveals the art of pop art.
A certain social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in the West in the 60s.
Dada art first began to notice the potential of advertising to art, which they adopted
A witty collage to express its nihilism and anarchism, and dada's aesthetic thought
Both thought and the use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pop art.
The theme of pop art is rooted in daily life, mass media and other times.
The social phenomena such as star, design, and Coca-Cola are all decisive to the pop art.
The influence, they change the ar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artistic definition, and the original tradition
Aesthetics, while changing itself, also affects art. Pop art is through the daily routine.
The art history has been enrich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objects and finished products in the field of art.
The purport of the early pop art is to use an objective art to oppose the increasingly empty and impartial.
The abstract expressionism of the kneading, the thoughtful abstraction that is interested in the substance itself
Instead. Pop art uses the finished product to oppose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nd to oppose reason with emotion.
Use the finished product to oppose the art of ideas.
Pop art is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in Britain and America.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Popper". The "independent" of London began to engage in this art first.
The "independent", led by Milton, defines the pop art as such: it is a popular one.
Short, consumable, low - invested, mass - produced, witty for young people
It's sexy, gimmick and the art form that produces the greatest commercial interests.
The British Popper is born of a new era of understanding, and because of the British tradition of humanism,
British pop art has a strong artistry and lyricism. The main British pop artists
Hamilton, Hockney, Black, Philip, Qi, and so on.
The American pop is a natural product of the times. It is also an abstract expressionist.
Pop art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2
The emergence of righteousness and the opposite of European ar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ulse of the American era.
The development of pop ar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main stages: one is B and Jia.
The new dada doctrine represented by Si Lang; the two is the pop art with pure commercial taste and advertising style
Art, such as Warhol and Wesselmann, and the art of Rosen Quist; the third stage is from 70.
After the years, the pop 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to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politics, race, sex, and Al > S
More intense attention, and this stage of the pop art style is more rich, join the Hazakhstan.
Lin's graffiti art and queens gaudy art.
In 1985, Berg exhibited his pop art at the Chinese Museum of art in the same year.
"85 trendy art" movement was the prelude to this movement lasted "May 4th" movement
The rebellious spirit, it is a spiritual Utopian, its avant-gard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
The heroic rebellion of various aesthetical, sentimental colleges and the ultimate customs of Chinese art
In my arms.
The pop art of China began in the "85 new art", but it was only sucked for the death of the time.
It is a means to learn from the west, which is based on the lack of a fully developed mass culture.
It is called the "pre Pope stage".
The "Modern Art Exhibition" in 1989 is a watershed of Chinese modern art, from that
From time to time, "political pop" came to the front desk and triggered a wave of pop, which became
There are two reasons: one is the focus of some critics strongly advocate the pop art and international art.
A shortcut to rail; two is the need for some western political forces.
Since 1995, "gaudy art"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pop art of China.
The mass of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beliefs or humorous ridicule, the previous stage of pop art.
Than, "gaudy art" i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language and skills of the individual, and no longer just as it is.
This is also a more mature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p art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J20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娜仁花;;美国波普的明星梦工厂——安迪·沃霍尔作品简析[J];美术观察;2007年05期
2 曹耀明;管窥艺术设计领域里的后现代主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董大数;;“画中有话”——对波普艺术家利希滕斯坦作品的解读[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4 张莉莉;;波普艺术与现代设计[J];艺术·生活;2003年06期
5 杨乃乔;大众艺术的媚俗性与波普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J];东方论坛;1994年01期
6 隋丞;;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者[J];美术大观;1998年06期
7 彼埃尔·雷斯塔尼,刘七一;新现实主义与波普艺术的时代[J];世界美术;2000年01期
8 宋蒙;宋颂;;波普艺术与流行文化景观[J];艺苑;2005年03期
9 丹丹;;一篇访谈可以是一件艺术作品吗?[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年06期
10 罗尼·范斯坦;黄一舟;;当美丽不再陌生[J];中国艺术;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惠波;;从语境角度论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判定[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桂彦;;“新媚俗”绘画的三种类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夏金钟;;徘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拜金主义艺术大师”杰夫·昆斯的媚俗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戴黎春;任学勤;;05/06花式纱线及其服装流行解读[A];第十一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鹿炳君;;以艺术的名义——伪前卫艺术的策略与招牌[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文海红;;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中传授的可能性[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吉吉;;毛泽东图像研究[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9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张阳;;纤维艺术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菱;消费主义对我们的冲击是巨大的[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2 朱文;波普艺术 走在时尚最前沿[N];吉林日报;2005年
3 晓寒;波普艺术创天价[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谭洪安;“波普艺术之父”的中国回响[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含唐;罗恩:从草根涂鸦人到波普艺术大师[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 张书彬;“超美学、超艺术”的波普艺术[N];美术报;2007年
7 本报驻奥地利特约记者 王娟;波普艺术大师里奇登斯坦的“黑与白”[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孙菱 整理;他们是明星 也是影响一代艺术家的先锋[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9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徐媛媛;波普艺术运动对英国设计的影响[N];美术报;2005年
10 中国美术学院 彭晓东;会“说话”的艺术品[N];美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媛;波普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08年
3 皮力;从“行动”到“观念”[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李姝;面向信息时代波普建筑信息传播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吕品秀;现代西方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黄笃;意大利“贫穷艺术”与日本“物派”比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刘海平;绘画的“回归”[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志;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董建伟;波普艺术与建筑的波普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周亮;当代图形设计中的波普态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宁;消费文化视野下的波普设计[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5 刘曼;波普艺术装饰图形生成与流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邓晓慧;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互通与互融[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7 何韵潇;现代流行服饰中波普艺术的应用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张盒文;中国“红色波普”艺术的时代性和视觉语言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赵静;生活·波普·艺术[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德阳;波普艺术形式在摄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9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44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