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13:49
【摘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随着战后经济的普遍繁荣和技术革命的深入,已进入到一个后工业的大众消费时代。消费主义文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消费主义把消费视为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来源,是人们自我表达和自我认同的工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并且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明显,人们消费的目的更多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就特定意义而言,全球化的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性扩张,因为资本的全球扩张首先就依赖于消费主义文化为其鸣锣开道,可以说消费主义文化是全球化的文化动力,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核心内容。而广告及电视等大众传媒正是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全球播散、推广的火车头、推进器。 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所论的传媒消费主义主要指广播电视及市场化传媒,不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党报)。所谓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在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使其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及日常消费;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化与传媒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相互关联,由此实现着传媒与社会消费的合谋。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转向主要表现为:媒介传播内容的重点逐渐由社会生产转向社会消费;媒介的主体人物形象从改革开放前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涌现的“生产英雄”过渡到以各种文娱体育明星为重点的“消费偶像”;媒介的主要功能从以往的“宣传教育”始而转向消遣娱乐;媒介符号正在发生从文字语言主导到视觉形象主导的转换。传媒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一些消费主义特征明显的典型媒体和内容来实现的,比如时尚生活类杂志通过给人们灌输关于格调、品位、时尚和个性等概念以及具体而微的消费指导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广告通过创造消费的神话宣扬着商品拜物教;各种电视剧通过华丽世界的形象展示给受众提供消费主义生活的虚幻体验;明星报道通过“消费偶像”的塑造来引导大众消费;电视娱乐节目致力于感性快乐的生产;报纸情感专栏通过对感情欲望的宣泄以满足人们的窥私欲等等。 传媒在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的同时,消费主义文化又n蛉氲酱降募±碇,
本文编号:2335676
本文编号:2335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33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