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文学与商品市场
[Abstract]:In the 1990s, the so-called literary hot spot about women and privatizing, which was drawn from "Private Life", is in fact the selling point of the desire of consumers to peek at private goods created by merchants and media collusion. The goal is to draw the public's attention into private space, to enlarge personal privacy into a public topic, by turning women into multifunctional dolls and desire codes,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s of men. To establish the advertising image of satisfying and arousing consumers' desire to peep at private goods. Since then, the extraordinary publishing craze for "Privacy" and the speculation about "Beauty Writer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have also been the selling points of the commodity book market created by the temptation of sex and privacy. In the face of all kinds of temptations and pitfalls in the commodity book market, the fact of "anti-female" image established by female writers or female text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thinking, experience and artistic refinement to femal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分类号】:I20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吴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释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金民卿;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周志强,赵书杰;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当前审美文化的走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陈鸿;"夸父"们的尴尬——解读毕淑敏的小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张公善;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廖久明;《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张殿元;;广告文化消费至上观的价值批判[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5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9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小风;九十年代热点电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华;网络文学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万菊;从建构后现代精神到建构后现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佳能;现代性精神与后现代叙事[D];安徽大学;2001年
5 张彩红;新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D];郑州大学;2001年
6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山小琪;大众文化批判的批判[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9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10 董亦佳;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后现代文艺的更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9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39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