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当代《纽约时报》头版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3 17:48
【摘要】: 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增长,报业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增加发行量、谋取更多的广告利润、以高品位的内容和风格特色赢得读者,成为报业竞争的新课题。我国传媒业内部要想抓住机遇、超常发展,就要吸纳国际先进的报业经营理念,借鉴其成功的策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纽约时报》这一西方报业典范的头版特色,包括《纽约时报》头版的版面、模块、组版和设计、价值取向、新闻理念进行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分析《纽约时报》头版版面成功的策略和不足之处,为我国报业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创新点在于:泛视觉化的倾向提示了以深度、抽象为特征的印刷文化正转向以平面化、直观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而图像化又促进了浮躁的社会性格的形成。另外,,《纽约时报》头版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应该考虑将报纸网址登载在其报头右下侧,以迎合网络读者。原来置于报头右下侧的价格可以放到头版底端。
[Abstract]:China's current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spaper industry,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How to increase circulation, seek more advertising profits, win readers with high-grade content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a new subject of newspaper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develop the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absorb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business idea and draw lessons from its successful strateg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front page features of the New York Times, a model of western newspapers, including the layout, module,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of the front page of the New York Times, value orientation, and news ideas for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strategi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front page of the New York Tim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newspaper industry in China. The innovation is that the tendency of pan-visualiz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printing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depth and abstraction is turning to a "mass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planarization and intuition, and the pictualization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impetuous social character. In addition, the downside of the New York Times front page is tha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posting a newspaper website at the bottom right of its header to cater to online readers. The price originally placed on the bottom right of the header can be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page.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刚;孙静;;浅析光明日报网和纽约时报网科技新闻报道特点——以2010年诺贝尔奖科技新闻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2 赵锋;;西方主流媒体视野下的中国镜像——以《纽约时报》关于朝韩争端和浙江乐清村长事件报道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3 甄真;;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看《纽约时报》上的中国形象——以《纽约时报》对5·12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J];考试周刊;2011年56期

4 刘俊俊;崔守峰;;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以《纽约时报》对奥巴马访华期间涉华经济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5 陈玮;;浅析“读图时代”下的都市报头版杂志化现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6 倪斯怡;;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镜像[J];新闻爱好者;2011年18期

7 拓欣;梁润生;;跨文化视域下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差异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J];中国报业;2011年06期

8 兰杰;;《纽约时报》涉华新闻报道中折射出的意识形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刘朝霞;;《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的比较——框架理论的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蒋卫阳;;图像叙述:换种方式说新闻——浅议党报头版新闻照片运用之变[J];新闻实践;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河;;数字时代的全能记者[A];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志明;;科技报业采编合一的探讨[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大众保健报》[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4 吴三军;;灾难事件报道中的视觉传播规律[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5 李思孝;;文化也是生产力[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家琪;;老话重提:历史的方向性问题[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雅宾;;新闻摄影在现代传媒中的作用[A];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3年

8 巩志明;;嬗变——21世纪报纸视觉整合的研究[A];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德建;;推介《老子传真》——一部功力深厚的老子《道德经》研究力作[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石俊贵;;一枚万字花边罗汉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进;浅析白宫与媒体“对骂”[N];工人日报;2008年

2 辛义 曾响;120万份假《纽约时报》风波[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纽约时报》尝试“公众捐助式”报道[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驻美记者 宰飞;美国需表现谦虚因为中国做对了[N];解放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薇 杜静;《纽约时报》记者因涉剽窃请辞[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纽约时报》:美经济衰退或延续到2010年后[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记者 唐见端;《纽约时报》温和收费“钱”景看好[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毛莉;吉尔何以成为《纽约时报》首位女总编[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孙西辉 编译;《纽约时报》:离心力量妨碍阿拉伯民主进程[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记者 朱珊;《纽约时报》连推数字产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2 邵静;《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李彩霞;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建构与风险应对[D];复旦大学;2010年

4 曾海芳;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陶志峰;中国报业规制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勇;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与新闻理念的纠结[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钱进;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驻华外国记者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熙锦;当代《纽约时报》头版特色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李旭;《纽约时报》对“3·14”事件、“7·5”事件相关报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陈琛;2009年《纽约时报》上中国形象的框架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丁艳丽;《纽约时报》镜像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形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张媛;《纽约时报》中的中国形象研究:2007-2008[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季兰;美国报纸中的中国形象:框架中国[D];辽宁大学;2011年

7 马德国;《纽约时报》“9·11”事件报道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杨惠珊;《纽约时报》网络版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赵玮;《纽约时报》对西藏和新疆报道的异同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姚秋月;《纽约时报》网站上海世博会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9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439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