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渗流理论在当代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9-03-18 12:03
【摘要】:本论文以渗流理论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建筑和城市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渗流理论的研究,以一种新的视觉角度来解读建筑形式及空间的构成法则,进而把握建筑设计逻辑。渗流不单单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到当今数学和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影响,渗流逐渐被模型化,其所形成的图形美感也逐渐的显示出来。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美的东西,渗流所形成的模型、构图原则及理论依据可以被用来构建新的关于建筑形式和空间形式的系统,并作为新时代建筑表皮及空间设计的理论原型。 在把握当代学术发展的现状的同时总结各种研究方法,提出渗流理论研究在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第一章),论文首先介绍了渗流与分形的关系、渗流的基本概念和渗流所形成的模型,并将渗流与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和围棋进行了类比,使渗流理论以一种更直观更常见的方式被初次接触到它的人所理解(第二章)。 其次,介绍了当代人们审美的变化及倾向,为渗流美学的出现做铺垫,通过列举绘画、工业设计、广告等被大家所常见的形式中渗流,进一步证实渗流美学的价值。并预见了其在建筑表皮、空间中应用的可能性(第三章)。 第四章对具有渗流特征的建筑进行分类,分别从建筑表皮形式、建筑空间两个方面来解释渗流理论在建筑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渗流理论在建筑中的应用做梳理和阐述,通过对这些建筑的解释来分析渗流理论在当今建筑界应用的可能性。 第五章介绍了DLA模型在城市生长和虚拟城市模型中的应用,建筑与环境、城市环境设计如何借助渗流理论。 在最后(第六章)将渗流理论及渗流美学上升到哲学意义的层面上,为渗流理论推向一种新的建筑理念找到契机。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of seepag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rchitecture and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seepage theory, interprets the building form and space constitution rule with a new visual angle. Then grasp the logic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eepage is not only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eepage is gradually modeled, and its graphic beauty is gradually displayed. As an architect, we cannot let go of anything beautiful, the model of seepage, the principles of composi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at can be used to build a new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and spatial forms. And as a theoretical prototype of architectural skin and space design in the new era. While grasp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seepage theory in architecture (chapter 1).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page flow and fractal. The basic concept of seepage and the model formed by seepage a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Yin-Yang theory and Weiqi, so that the percolation theory is understood by the people who first come into contact with it in a more intuitive and common way (Chapter 2). Secon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nge and tendency of contemporary people's aesthetics, and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the appearance of percolation aesthetics. By enumerating painting, industrial design, advertising and other common forms of seepage flow, the value of percolation aesthetics is further confirmed. It also foresee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 architectural skin and space (Chapter 3). The fourth chapter classifies the building with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seepage theory in architecture from two aspects: the form of building skin and the space of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 combing and expou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seepage theory in architecture with practical project,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seepage theory in architecture field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these buildings. The fif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DLA model in urban growth and virtual city model, how to use percolation theory i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urban environment design. In the last chapter (chapter 6), the seepage theory and aesthetics are raised to the level of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so as to fin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seepage theory to push to a new architectural concep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化;杨茂川;;现代建筑表皮的构成材料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1年06期

2 朱茜;;绿色生态建筑表皮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3 朱贺国;;上海世博建筑表皮低碳实践浅析[J];建筑;2011年16期

4 潘红莲;;上海世博建筑之表皮形态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杨莹;李志民;;一体化太阳能建筑表皮的构造及试验模拟[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但汉成;李亮;李凌;;开裂沥青路面结构渗水量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吴春花;;Pall公司总部,米兰,意大利[J];建筑技艺;2011年Z4期

8 周茂;;立面的艺术:广州科学城商业购物中心[J];建筑创作;2011年08期

9 Supermachine;Vera;;波点诱惑 Sansiri's The Base销售中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1年08期

10 汪瑜;矫苏平;;当代学术视野下的软建筑探索[J];华中建筑;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侯博;;浅析高新技术建筑的表皮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2 马铁军;;试论建筑表皮研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淳靖;;创造良好物理环境双层表皮的运用[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4 鞠斌山;;伴有固体微粒运移的多相渗流理论与数学模拟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郝峻弘;周凡;;浅析建筑表皮色彩创作手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朱维耀;刘圣志;王元基;;微生物吞吐增产渗流理论及预测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徐维生;柴军瑞;陈兴周;孙旭曙;;岩体裂隙网络非线性非立方渗流研究与应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8 朱梅;徐献芝;杨基明;;渗流理论用于气体多孔电极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机制及破坏条件的非线性描述[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10 陶伟明;;高水位富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刍议[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山 吴洁 林林 李萌 刘东;何为建筑表皮?[N];中华建筑报;2002年

2 金自强 李建成(作者单位: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表皮设计初探[N];建筑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林;未来的房子会这样花俏吗[N];文汇报;2010年

4 本刊记者 吕娜;曹大正:关注社会问题才能做好水利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张军;基于数字岩心的孔隙网络建模方法研究 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N];科技日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张国辉 通讯员 李婷;孜孜以求的探索者[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周清春;油田开发的永恒主题:提高采收率[N];中国矿业报;2005年

8 汪克;云南看云:云南博物新馆设计[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记者 王志田;与“特低”交手[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王巧然;一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天琦;当代建筑表皮信息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嘉亮;仿生·动态·可持续[D];天津大学;2011年

3 袁迎中;水平井渗流理论及产能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4 安赛(Akubue Jideofor Anselm);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表皮:夏热冬冷地区多层表皮建筑立面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安赛;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表皮:夏热冬冷地区多层表皮建筑立面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孙运周;低维磁性系统渗流特性、螺旋序和相变动力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唐立文;溶胶凝胶法制备银—钛酸铅复合薄膜及其电学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付立;多媒体视频流量建模预测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赵文玉;天津滨海地区水库水质咸化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06年

10 董艳玲;溶胶凝胶原位法制备铁电/亚铁磁复相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丹敏;渗流理论在当代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2 宋倩;建筑表皮与结构系统的分离与整合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3 何晓斌;当代非线性建筑表皮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孙颖;当代建筑表皮的结构艺术表现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林倩;我国北方地区高校教学建筑表皮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郭婵姣;建筑表皮应对环境策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刘巍;建筑外表皮的艺术形态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8 王晓康;基于新能源技术下的公共建筑表皮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陈兴华;建筑表皮透明性表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谷理;建筑表皮形态的拓扑发生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42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442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